当前位置:首页 >

钟永星:在田地劳作 在诗海徜徉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02-02 08:58:49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钟新

在田地劳作 在诗海徜徉

程晓桢 文/图

钟永星一边面朝黄土背朝天与土地打交道,一边吟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将创作的根深深地扎进团场这片土地。别人追求的诗和远方、向往的生活,对他来说,就在当下,就在他生活的角角落落。

——题 记

2023年7月18日是十三师红星二场庆祝建场70周年的喜庆日子,坐落在红星二场三连的红星诗社也在同一时间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哈密区域第一家诗社。

钟永星在红星诗社整理诗集(摄于2023年12月5日)。

“红星诗社的成立,为我们这些团场的草根文学爱好者搭建了平台,我们将用自己手中的笔,为团场文艺事业增砖添瓦。”红星诗社社长钟永星激动地说。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职工群众的物质生活富裕,更要让大家的精神生活富足起来。红星二场盘活连队旧有空置房屋,打造十三师新星市首个职工诗社,鼓舞职工群众在劳作和生活中发现美创作美。

锄头种粮笔种诗

说到红星诗社,绕不开一个人——钟永星。

钟永星今年57岁,再过3年就退休了。他说,自己这几十年只干了两件事,一是种地,二是写诗。

15岁跟着父母种地,24岁开始写诗,几十年来,种地与写诗成了钟永星生活的全部。四季劳作,让他养活了一家人;日夜写作,让他收获了“农民诗人”的赞誉。

谈起诗歌,钟永星敏感细腻、滔滔不绝。目前,他已创作了2000多首诗歌。生活中的他少言寡语,纯粹质朴。和笔者交谈时,他基本就是问一句,答一句。有时还会不好意思地说:“想不起来了”“没太在意”。但只要翻开他的诗集,他便会一句句地念给笔者听,并讲解他的创作意图。回到诗歌的文本里,他的表述就是流畅自如的,闪着思想的火花。

环境优美宜人、充满诗情画意的十三师红星二场一隅(资料图片)。

丰沛的情感、敏锐的感受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仅有这些够吗?成为诗人是靠天赋还是努力?钟永星觉得,走上写诗这条路,可能是运气吧。可在别人眼里,钟永星是把努力发挥到极致的人。

红星二场一连是钟永星的创作启蒙地。上学时,他的语文成绩并不突出。跟着父母种地后,为打发时光,他常常到有书的连队职工家中去借书看。到了年底,父母给他发“工资”,他便拿着钱坐车到哈密市的新华书店买书。

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东方》,张贤亮的长篇小说《绿化树》等书之后,钟永星创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中篇小说《从春天开始》。

为了生活,钟永星种过麦子、当过工人,也四处打过工,之后终于安定下来,成为团场职工,开始种植棉花。这本小说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孕育,也在居无定所时未完成就遗失了。

因为经常借书,钟永星结识了连队一群文学爱好者。他们经常自发地聚在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一起朗诵诗歌。用现在的时髦话说,就是文学沙龙。

在他们抑扬顿挫地朗诵中,钟永星深深地被诗歌迷住了。那一年,他24岁。一个梦想在他心里萌发。

一次文学沙龙活动中,钟永星朗诵了他创作的表现秋收割麦的现代诗《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大家鼓励他向报纸投稿,分享给更多的人。钟永星工工整整地誊抄了一份,送到了团场《前进报》编辑部,很快就刊发了。经团场推荐,这首诗在《哈密开发报》上刊发,给钟永星莫大的鼓舞。之后,他的作品便常见各大报纸、杂志。他渐渐成为哈密区域小有名气的诗人。

田间劳作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高的上世纪90年代,地里的庄稼从种到收都要人工完成。很多人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只想休息,可钟永星还要创作。

钟永星特别自豪的是,写诗这件事,跟他的生活并没有形成强烈的冲突,地里的活多了就干活,地里忙完了就写写诗。

钟永星日日月月年年与土地打交道,他说自己就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他创作的根深深地扎进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他的感受力非常丰富,他将全身的毛孔都打开,去捕捉四周一切讯息。

他的诗朴实又生动。他写连队的人,连队的事,连队的景,写一切有感而发。如《从春天开始》:

也许从春天开始

我就看见一朵花开

明天它会出现在我的

一首诗中和大片大片

解冻的农田里

于是我找到了广阔和

属于我的江山 不用

构思 修辞装点

这个醒在我内心的词

像春天的风

浩浩荡荡 飘出

我心灵的牧场

又如《母亲》:

春天喜欢翻看母亲

留下的那张照片 就算

我能放下春天播种的季节

而内心翻不出一个个有

分量的文字来弥补我

正在发芽的心

这种爱一次次在我失眠

的夜和重叠的日子找到

在四野无人的地方

没有谁能阻挡我去看

落魄多年的老屋和安静

的黄昏 我会轻轻捡起

落在人间低处的寂寞

和春天

我写到一些细节和炊烟

在梦里看见 母亲在

春天的小院 松土 种菜

和树下我踮起脚尖

就能够上那一枝开满

幸福的杏花

还有这首让游子产生共鸣的诗——《故乡是一弯瘦弱的月亮》:

十二年前流水潺潺

我常在涝坝上打坐听秋

用一些纸画火石泉以西的蓝天和广阔

当我画出母亲牵出一匹马

到黄昏的涝坝饮水时

就看见一趟孤独的火车

在空旷的戈壁上

吐着浓浓的白烟

仿佛非常吃力地拉着

一节一节车厢从我面前一闪而过

每年十二月在一场大雪还没有赶来前

我的记忆越来越宽大

在老屋的冬天

我要劈开一堆堆新柴

把空置多年的炉膛烧得旺旺的

在这烘烤我在外多年的寂寞

等故乡那弯瘦弱的月亮再圆时

我要在我的诗中

写到母亲的落日和母亲喂养的一缕缕柔弱的炊烟

在以西飘了多年

却一直没有飘出村头

“读了他的诗,能感受到乡村的美好,乡村在不断变革,在不断进步,能给离家在外打拼的人一种情感上的慰藉。”很多人在读过钟永星的诗歌后心生感慨。

诗歌成为心灵的家园

有了名气的钟永星对诗歌创作者有惺惺相惜的关怀和提携,因为他知道,写一首诗,发表一首诗,出一本诗集有多难。于是,他建了一个微信群,先将十三师各团场的诗歌爱好者聚起来,又把哈密市较活跃的诗人拉进来。接着,微信群里又加入了疆内其他地区的诗歌爱好者。

如今,这个名叫“蒲公英诗苑”的微信群有成员300多名。他们在全国各地做着不同的工作,出于对诗歌的热爱聚集在一起。在这个群里诗友互动热烈,有了偶得或新作都会发到群里,请大家提提意见。钟永星每次都会回复,提意见时用词婉转,更多的是鼓励,态度诚恳。

钟永星说:“我们这群人的初心是一样的,从不是为了投稿而写,都是有所感触,然后写下来,请大家提提意见,再不断地修改。”

家住十三师火箭农场的诗友曹丽红是2018年加入“蒲公英诗苑”微信群的。她说:“从小我就喜欢诗歌,长大后开始写诗,完全是跟着感觉走,在诗歌创作的路上像个独行侠。加入‘蒲公英诗苑’后,在与诗友们的互动中,我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精神家园。”

诗友李江云则称钟永星是自己的“领路人”。李江云是红星二场的职工,他也有一个诗歌梦,但这个梦深藏在心底,是他不可言说的秘密。“文化水平不高,要让别人知道了,会被笑话的。”李江云苦涩地说,若写诗不小心被别人发现了,他就尴尬地笑笑撒谎说:“练练字,练练字。”

钟永星听说后,主动找到了李江云,提出帮他看看他创作的诗歌。随后又鼓励他加强学习,勤写勤练,并把他的作品推荐到网刊上发表,这给了李江云莫大的信心。

“文化水平不高,写什么诗,人家大学生都不一定能写好,别丢人现眼了!”“写它有啥用,不当吃不当喝,还不挣钱,浪费时间……”钟永星说,自己创作之初,也听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

“刚开始听到这些话,心里很难受。但慢慢地就习惯了,我把它当作是善意的提醒,但我内心笃定,我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必须干什么。”钟永星语气温柔,字字坚定。

田埂上的诗社

自己淋过雨便想为别人撑把伞。诗友李舒凡年近八旬,提起钟永星言语间尽是钦佩。

几十年来,钟永星如海绵般不停地吸收知识,笔耕不辍,还自费外出学习,结识了许多报刊、网刊编辑,不遗余力地将新疆诗友的诗,特别兵团诗友的诗推荐出去。每每看到诗友的诗作被刊登,他比自己的作品发表了还要高兴。

近几年,钟永星主动当起了“总编”,大家自筹资金出版了《东天山下的琴声——哈密诗人五年网络诗歌精选》《仰望苍远——新疆诗人25家诗选》等多部诗集,只为帮大家珍藏这份感触。从被约稿到拿到诗集,诗友感叹钟永星办事干脆利落。很少有人会细想,从组稿、审稿、定封面、对接出版社、校对小样,然后取货,再一本本寄出、一本本送达……这当中的细致、耐心和烦琐。

2023年7月18日,哈密区域第一家诗社——红星诗社在红星二场三连成立,社员15人。经推选,钟永星任社长。

2023年8月27日,红星二场在红星军垦博物馆举办了“情系红星”原创诗歌朗诵会。红星二场红星诗社、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哈密诗歌创作基地、诗歌在线伊州韵文艺朗读团的40余名诗词作者、朗诵爱好者齐聚一堂,朗诵了《新星市在哪里》《万岁山》《被风吹过的地方——地窝子》《父亲的连队》等23首原创诗词。

红星军垦博物馆是兵团党员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接待游客48万人次,成为追寻红色印记、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阵地。

“那天我们盛装出席,男士穿白衬衣、打领带,女士穿着演出服。大家动情朗诵着为这片热土创作的诗歌,抚今追昔,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曹丽红仍激动不已。

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得红星诗社在疆内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2023年9月,红星诗社联合哈密市举办了兵地诗歌品析座谈会。兵地诗友欢聚一堂朗诵、品析、交流,随后大家一同参观连队最美庭院,触摸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诗友们有感而发,纷纷创作诗歌并发表在网络上,进一步提高了团场的知名度。

钟永星说,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他创作的根基在火热的团场。他说赶上了好时代,现在的创作氛围特别好,师市鼓励、团场支持、大家认可。他要带头创作更好的作品,搭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平台。

回首半生,钟永星觉得唯一的遗憾是没能上大学。在30多年的诗歌创作生涯里,日积月累地坚持,家人、诗友、连队、团场,熟悉的或陌生的人一路帮助,让他实现了青年时的梦想——成为一名诗人。

钟永星说,自己很幸运,在田地劳作,在诗海徜徉。别人追求的诗和远方、向往的生活,对他来说,就在当下,就在他生活的角角落落。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