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师一六六团老军垦朱镜洋的故事:一颗初心 一生坚守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03-15 08:00:51 作者: 编辑:郭辰雨 责任编辑:许灏

一颗初心 一生坚守

——九师一六六团老军垦朱镜洋的故事

苟汇敏

朱镜洋(左一)在一六六团团史陈列馆为前来参观的学生讲述军垦故事(摄于1月30日)。苟汇敏 摄

“这是军垦一代,也就是你们的太爷爷、太奶奶,他们耕地时用过的工具。”

“这是你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生活的团场连队的面貌。”

……

不久前,笔者在九师一六六团团史陈列馆见到该团老龄委常务副主任、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老年体协主席朱镜洋时,他正给中小学生讲述军垦故事。给孩子们讲完课后,还沉浸在过去岁月中的朱镜洋,将自己当年建设团场的往事,向笔者娓娓道来。

响应号召 扎根兵团

1937年,朱镜洋出生于江苏泰兴,家有弟兄3人。

1959年7月的一天,朱镜洋路过村委会时,听到兵团招录支边青年的消息。心动的他立即回家与父母商量。在家人的支持下,朱镜洋很快报了名。

1959年8月,朱镜洋来到农七师第三管理处(现九师)团结农场,成为一名工人。

“从内地来到这里,一开始我们很不适应,很多人流鼻血、嘴角裂口子。”朱镜洋说。

“那时条件特别艰苦,我们要自己搭建住房——地窝子。捡树枝、割麦秆、挖房坑、砌矮墙,一个简单的地窝子就建好了。地窝子没有窗户,一块毡布搭在入口就是门。没有干净的水,大家只能喝涝坝水,一碗水里半碗都是泥。”

秋冬时节,团场搞水利工程,修建四支渠。为了赶进度,大家在工地上扎起一个个帐篷,每天早出晚归,吃住都在工地上。

朱镜洋说:“那时,我干劲十足,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一干就是一天。晚上回家时,我的脚底和小腿上都是厚厚的泥。”

在朱镜洋的书桌玻璃面板下,铺满了他年轻时的照片。有22岁刚离开家时照的,有26岁在兵团开荒时照的,还有30岁开拖拉机时照的……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时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都不惜力气,干劲十足。要说最幸福的事,那就是我们不用挨饿,可以吃饱饭。”朱镜洋说,“我当初来这里,是带着目标来的,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坐车’的美好愿景。如今,这个目标早已实现了!”

1993年,朱镜洋退休了。

退而不休 奉献不止

退休后,朱镜洋担任了一六六团老龄委常务副主任、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老年体协主席等职务。

“老龄事业关系千家万户,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意义重大。”朱镜洋说。

在谈话中,朱镜洋掏出一摞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全团90岁以上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情况。每年90岁以上老人生日时,他都会代表党组织送去生日蛋糕和祝福;老人去世,他会代表团老龄委慰问其家人,送去党组织的关心。一六六团的老人只要提起朱镜洋,都说他是“娘家人”。

“朱镜洋每年都会给我们过生日。逢年过节,他还带着年轻人为我们表演节目。看到他来,我特别开心!”一六六团养老院一位老人说。

朱镜洋非常关心老年文体工作,他经验丰富、点子多,在他的引导下,一六六团老年人积极参与各类文体活动,截至目前,该团老年体协会员已近300人,开设了门球、健身气功、持杖健身操等11个活动项目。

朱镜洋还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工作,他经常协同该团司法所、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展青少年法律、安全等方面知识讲座活动。

“我们老同志要引导孩子们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朱镜洋说。

在朱镜洋的书桌上,常常摆放着最新出版的报纸和书籍。他说,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才能更好地与孩子们交流。

朱镜洋的手机里存储着许多老照片。他说:“存储这些值得纪念的照片,是为了能更好地、更形象地向年轻人讲述军垦故事。”

近年来,朱镜洋每年平均组织各类关心下一代活动6次以上。除此之外,他还坚持每年组织“五老”讲师团成员到团中学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等,召开各类报告会20余场次,参加学生4000余人次。

2018年,朱镜洋荣获“2011—2016年度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他还先后获得“兵团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兵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我虽然退休了,但工作并没有因此减少,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就是我的第二事业。”朱镜洋说,“今后我要继续发挥余热,完成好党交办的工作任务。”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