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以社科普及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04-15 10:23:40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许灏

以社科普及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唐先滨、刘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社科普及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采用丰富多元、互动共情、因势利导的社科普及有助于群众更加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丰富多元的社科普及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

利用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社科普及是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传播,且传播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助于群众更加具象化地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社科普及活动。要用好讲座、宣讲、展演、研讨等通俗易懂的社科普及方式,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让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二是搭建丰富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传播载体。既要发挥好互联网线上宣传载体,也要发挥好线下宣传载体的优势,同时还要发挥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阵地的作用,搭建线上线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载体,全覆盖地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宽受众范围。三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品牌。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科普及优秀案例评选、在社科普及奖评选中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倾斜,持续开展“石榴花开”系列社科普及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具影响力。

融入多元文化的社科普及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体化。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传播,更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结合,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更加立体化。一是通过社科普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文化基础,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强大支撑。二是通过社科普及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生动而感人的红色故事,坚持开展微党课、微朗读、微故事、微分享“四微”学用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三是通过社科普及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方位展示中国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政治制度等方面取得的综合成就,增强“四个自信”,让群众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互动共情的社科普及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感

选取深入互动的社科普及增强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参与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参与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活动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感。一是鼓励群众加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志愿者队伍中来,发挥群众特长,用自身擅长的方式向身边群众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文艺工作者可以通过精心编排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艺节目进行社科普及宣传,让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竞赛,如知识竞赛、故事竞赛、摄影竞赛、书法竞赛等,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群众主动学习意识,让群众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通过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热门活动、热门话题,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如寻找中国之美、万人说新疆等全民话题活动,让群众主动参与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热门话题、热门活动中来,激发群众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动性、积极性。

运用引发共情的社科普及提高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增进“五个认同”,需要激发群众的共情共鸣,在润物细无声中,让群众从内心深处认可“五个认同”。一是组织群众观看优秀经典的影视作品,如《红海行动》《万里归途》《断臂男孩》,通过影视作品的强大感染力和通俗魅力,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让群众获得沉浸式体验,增强五个认同,如全息投影技术、人工智能,可以让群众身临其境,从而更深层次地激发群众的共情和共鸣。三是传播榜样故事,坚定群众的“五个认同”,通过口述史、媒体报道、微电影等多种方式宣传民族团结模范、草根英雄等榜样的故事,激励和引导群众向榜样学习,增强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势利导的社科普及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效

选择因材施教的社科普及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性。引导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根据不同对象采取差异化的宣传引导方式,可根据受众对象的不同,进行个性化宣传教育,有助于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性。一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受众调研分析,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受众进行精准画像,也可采取问卷、访谈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分析受众特点,并根据受众的基本情况、爱好和需求,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活动形式进行优化,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针对性。二是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效果反馈调查,及时对群众开展效果反馈调研,根据反馈结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方式内容进行调整,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效果。三是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有针对性地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内容,如近几年热度较高的“非遗中国”,可针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系列社科普及,及时回应大众关注话题,进一步提升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性。

通过与时俱进的社科普及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性。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方式要与时俱进,要满足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如针对青年群体可采用漫画、动画、游戏、脱口秀等青年群体喜欢的形式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提升青年群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热情和关注度。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载体要与时俱进,既要发挥传统传媒的权威性和高水准,也要发挥新时代传媒的高效性、互动性、个性化,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网络。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科普及宣传内容要与时俱进。要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相结合,紧跟时代热点,既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也要及时批驳不实言论和负面舆论。(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