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人为乐兵团好人”:郑洋洋

来源:兵团文明网时间:2024-05-08 17:34:31 作者: 编辑:郭辰雨 责任编辑:杨波

“熊猫”姑娘涓涓热血 铺就生命之路

郑洋洋,女,汉族,1991年4月生,中共党员,第九师白杨市一六六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得知自己是稀有血型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后,每当听说有稀有血型用血需求时,“90后”的郑洋洋总是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14年来,已无偿献血7次2700ml。2017年,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郑洋洋曾获得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被评为2017年河南省十佳“正能量志愿者”、2020年河南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服务“三星级”志愿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点亮生命的希望

2017年11月14日,郑洋洋在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准备,注射动员剂。

2010年,郑洋洋陪同母亲献血时得知自己是一个稀有血型拥有者。怀揣着对公益事业的敬仰,郑洋洋开启了自己的献血之路。在2014年“世界红十字日”这一天,郑洋洋参与志愿服务时留取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7年11月15日,郑洋洋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河南省首例稀有血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7年7月,郑洋洋接到河南省红十字会的通知,得知自己与一位白血病小患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为了小患者能恢复身体健康需要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她便爽快地答应捐献,随后郑洋洋便开始遵照医嘱科学饮食、积极锻炼,为捐献做准备。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小患者自己的正常血型会转变为捐献者的血型,小患者移植了郑洋洋的造血干细胞,血型也将变成“熊猫血”,但是在后期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多次输血。“熊猫血”血源太少,这会给后期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由于当时小患者病情危急,尽快移植造血干细胞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得知此情况后,郑洋洋又积极与所在的河南省稀有血型协会取得联系,在郑洋洋的沟通联系下得到了河南省稀有血型协会的大力支持,保证了移植后稀有血源的供给。在患者家属的请求下,经过河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患者主治医生的反复沟通,四个月后郑洋洋成功地为身患白血病的小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河南省首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挽救了11岁男孩的生命。

你若需要,我一直都在

2023年12月25日,在塔城地区中心血站流动献血车上,工作人员为郑洋洋采血。

2023年12月25日,郑洋洋正在办公室忙碌,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响起,塔城地区中心血站采血科工作人员告诉她,有孕妇急需Rh阴性血,询问可否献血?救人要紧!郑洋洋立即请好假,急匆匆前往塔城地区中心血站流动献血处,在采血处郑洋洋认真填写完相关表格,抽血化验后,等待采集血液。针头缓缓刺入,400ml殷红的鲜血流入采血袋中,通过专业处理后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郑洋洋的爱心接力,为待产孕妇生产做好了血源准备。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害怕打针,但自从知道自己是‘熊猫血’后,就想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第一次献血需要一点勇气,献血次数多了,就不觉得痛了。”郑洋洋说。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郑洋洋也时刻关注着“熊猫”群体的各种动态,并在闲暇之余,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和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2017年初,郑洋洋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2022年9月,她还注册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志愿者。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她也在不断向亲朋好友普及无偿献血及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知识,在她的带动下,身边已有数百人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并在中华骨髓库留取了血样,有数十人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23年12月25日,郑洋洋在为一名孕妇献血之后与献血证合影。

在郑洋洋的手机微信里,有8个由全国各地3000余名“熊猫侠”组成的“熊猫血之家”群,她时刻关注着群里的消息,以便有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

“你若需要,我一直都在!”这句话是郑洋洋公益路上的座右铭。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