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党组织书记:当好“领头雁” 做好“引路人”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06-15 08:27:23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许灏

当好“领头雁” 做好“引路人”

编者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是基层班子的主心骨,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在党的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兵团各团场连队、社区企业,基层党组织书记率先垂范,聚焦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当好“领头雁”,做好“引路人”,不断提升基层班子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今日刊出3名兵团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故事,敬请关注。

杜海明:“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会真心待你”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郭晓维

6月14日,杜海明(左)在地里查看酱用番茄长势。岳阳 摄

“杜书记来了!”

6月14日,坐在树荫下跟邻居聊天的五师八十六团十五连退休职工刘书红,看到连队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杜海明正朝这边走过来,只觉得心里一热。

这几天,刘书红的女婿去附近的厂子里上班了,他心气顺了,回家也不跟闺女吵架了,这多亏了帮忙找工作的杜海明。正想着谢谢他呢,今天就遇到了。于是,刘书红连忙起身迎了上去。

刘书红、徐群章夫妇有两个女儿,一个结婚了,一个大学毕业,本来日子过得挺顺心的。可是,自从大女儿夫妇从外地回连队定居后,家里的日子就发生了变化。

徐群章有一台大马力机车,退休后他没舍得把机车转让掉,想让一直在外地打工的大女儿夫妇回来经营。这几年,连队发展得不错,只要人踏实肯干,不愁挣不到钱。可是春播过后,问题就出来了:大马力机车春天和秋天运转繁忙,别的时间基本闲着。时间一长,女婿怀念起以往每月都有收入的日子,难免为此要跟妻子置气。小两口一吵嘴,老两口也窝火。终于有一天,刘书红让在家生闷气的徐群章去找杜海明帮助想想办法。

听完徐群章的讲述,杜海明说:“我先试试,你回家等我电话。”

杜海明的电话在第三天就打过来了:“咱们连队附近有家矿石加工厂,听说你女婿以前在企业办公室工作过,想让他负责报一下材料,等到农忙的时候,还可以回家开机车……”

刘书红想请杜海明回家一起吃顿午饭,可杜海明忙着要去连队西边的7号井和8号井地里转转,婉拒了。那里今年新种了酱用番茄,这几天雨水多,他要去看看才放心。

两口井一共1500亩地,杜海明特意去职工杨贵兵和谢鹏飞的地里走了一圈。

为啥只看这两家的?这要从今年2月说起。

2023年,八十六团通过招商引资,使新疆双河红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成功落地。今年,这家公司又新建了一条生产线,对原料需求量很大,团场鼓励各连队种植酱用番茄。该公司的技术人员来连队看过后,认为7号井和8号井的位置适合种植。今年2月,杜海明召集管理这两口井所属土地的职工开会,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见,只有杨贵兵和谢鹏飞两人提出异议。

原来,他们两人种植棉花已经许多年了,比较有经验,担心突然换一种作物种植,要是一年下来挣不上钱,两家的日子要怎么过?

杜海明想了想说:“大家心里没底,这很正常。 这样吧,我们一起去公司的生产车间看看,了解一下情况再做决定。”

就这样,一行人跟着杜海明来到新疆双河红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详细了解了公司的生产流程和销售情况。

“番茄种植期间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亩产预计10吨左右,所有番茄采收后直接运到公司加工厂,不积压。每亩地除去成本,收入可以达到1500元左右……”这些杜海明在会上反复说了许多遍的话,站在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再听时,更加让人信服。杨贵兵和谢鹏飞爽快地同意种植番茄。

连队职工说,自从2021年来到十五连工作后,杜海明从没跟谁红过脸。有事找他帮忙,他总能想办法给你办成,所以他在连队的威望才高。

杜海明说:“大家都想把日子往好里过。我能为大家做的,就会尽心尽力去做。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会真心待你。”

吕安云:“既然大家信任我,这担子我得担好”

叶云清、赵鹏

6月7日,吕安云(左)在地里查看孜然生长情况。赵鹏 摄

“文国,棉田滴水没问题了吧,还有啥困难你就给我说。”近日,在二师三十三团十五连职工田文国的棉田里,该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吕安云正在查看棉花长势及膜下滴水情况。

“吕书记,我地里的棉苗长得很整齐,太感谢你了!”田文国感激地说。

田文国的棉田距离连队较远,这里共有12名职工的400亩地。因距离问题,这些棉田无法与连队的泵房连接,农作物灌溉难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职工。了解情况后,吕安云与邻近条田的种植户王义强沟通协商,最终王义强同意将自己修建的泵房提供给这12名职工使用。

“去年,这块条田的职工每户至少增收了6万元,我也很为他们高兴。”王义强说。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书记,既然大家信任我,这担子我得担好。”吕安云说。

秉承一份初心,担当一份责任。自担任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以来,吕安云一直把群众的小事急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他在一次“周三夜话”活动中了解到,连队有块条田土地分布零散,不便于生产管理。在连队支委会上,他提议重新整合土地,最后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十五连将原来的碎片地重新整合划分。

“土地化零为整后,更方便管理,我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日子越过越好。”十五连职工王战霞说。

在带领职工群众致富的路上,吕安云最骄傲的事就是把连队建成了景区,让职工群众生活在花园般的环境里。

“大家把线拉直,花种子撒匀一些……”每年开春,吕安云都会组织职工群众栽花植树,美化环境。

“这是我义务植树第7年,每年都有不一样的体验,看到之前种的树长高长大了,成就感满满。我们要继续努力,让连队越来越美。”十五连职工杨雪良说。

截至2023年,三十三团十五连累计投资900余万元,为连队铺设柏油路面5000余米、美化房屋60栋、完成户厕改造112户。如今,连队面貌焕然一新,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现在连队的道路既宽阔又平坦,花草树木繁茂,环境越来越美,住在连队就像住在景区里一样。”十五连居民于凤莲说。

连队美了,职工笑了,吕安云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为进一步促进连队产业升级,2023年,吕安云带着职工群众到兄弟团场三十四团四连“取经”学习,职工群众认真聆听四连技术人员的讲解,全面了解了棉花套种孜然的市场前景和优势。

参观学习后,今年,王义强在自己的75亩棉田里尝试套种孜然。“今年孜然长势很好,预计亩产量50公斤到80公斤,能增收10万元。”王义强说。

为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潜力,十五连职工不仅将孜然与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进行套种,还在果园进行“立体”套种,实现了一地生“多金”。

产业发展生机勃勃,连队环境干净整洁,文明乡风浸润心田……在吕安云的带领下,十五连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十五连拥有大中型机械25台,牲畜存栏2000余头,招商引资企业一个,滴灌带厂一座,连队的二、三产业产值从2019年的1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3600万元。2023年,十五连被评为“兵团文明连队”。

“下一步,我们连将依托位于库若高速公路出口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让乡村旅游成为推动连队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吕安云说。

刘小平:“只有‘面对面’,才能‘心贴心’”

任斐斐、王译娴

6月14日 ,刘小平(右)给新入职人员讲解业务流程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刚才我出去转了一圈,发现北新佳境小区门口的几个垃圾桶坏了,一会儿我带人去修,下午跟物业开个会……”6月12日,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小平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安排好一天的工作。

谈话间,刘小平的手机响个不停。他的微信通讯录有600多名微信好友,其中大部分是社区居民。

刘小平一边浏览信息,一边跟笔者分享他对社区工作的感悟:“社区治理要以居民为中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只有‘面对面’,才能‘心贴心’。只有办好居民心头事,才能当好居民‘贴心人’。”

“菩萨心肠、婆婆嘴、宰相肚子、毛驴腿。”刘小平说,想要处理好繁杂琐碎的社区工作,这四点缺一不可。在同事眼中,刘小平早已练就这些“看家本领”。和他一起在社区走访,许多同事都“抱怨”跟不上他的步子。

“刘书记总是风风火火的,一天往小区跑好几趟。他见谁都笑,人家说难听话,他也不吱声,等对方说完了,他再慢慢说。这几年,跟着他这么跑,我的腿都跑细了。”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刘娟打趣道。

“到时间了,该去青湖西苑小区里看看了。”刘小平看了看手机,开始了社区的日常巡查工作。查看充电桩电量、检查路面卫生、清除小广告等,每走一处,发现问题,刘小平就记录下来,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处理。

“我们社区有很多老人,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每逢节假日,我们都会去老人家里看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们及时送上关心关怀。”刘小平说。

走到居民楼下,刘小平向笔者介绍当天要走访慰问的老人情况,“申祖宝大爷自己住,前段时间燃气灶坏了才修好,我们去看看情况。”

“大爷,我是小平,来看您了。”亲切的问候,灿烂的笑容,刘小平叩响了大门。

一进门,刘小平就和老人熟络地聊起家常,问候近况。过了一会儿,刘小平来到厨房,仔细检查燃气灶的使用情况。

“小平和社区工作人员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有什么事找他们准没错。”老人笑着说。

作为社区“主心骨”,最懂居民“心头事”。然而,初到社区,刘小平也曾因为与居民的“心贴不近”而烦恼。

“以前,我觉得慰问居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勤打电话。”刘小平说,可一次上门服务,让他发现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有位老奶奶经常在电话里向刘小平咨询健康问题,可每次社区组织义诊,她却从不露面。一天,刘小平为老人送证明,开门时,他愣住了,80多岁的老两口没有人照顾,步履蹒跚的老奶奶照顾瘫痪在床的老爷爷。那一刻,难过和愧疚涌上刘小平的心头。

“隔着电话、隔着门,心是贴不近的!”刘小平深刻认识到,要了解居民所思所想所盼,不能只停留在打电话或是在广场上拉家常,而是必须挨家挨户敲开门、走进屋。因为最需要帮助的,往往是那些“不出门”的人。

很快,刘小平就组织了一次全面入户走访活动,摸清辖区所有独居老人的信息。在他的带领下,军垦南路社区建立了党员联户解难题机制,每名党员帮联1户居民,定期“敲门”入户。如今,军垦南路社区的“敲门”入户制度已经实现常态化。

刘小平好学习、肯钻研、爱琢磨,他将日常工作不断总结归纳完善,在促进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上开拓创新,以“党建+网格化”为基础,深入贯彻“红色六师一线工作法”,搬开椅子迈开脚,深入居民办实事。

每每走在社区,看到老人孩子聚在一起欢声笑语,听到邻里间互道问候,见到居民自发修好歪倒的公共护栏,刘小平知道,他想打造一个邻里相亲、互相关照、彼此依赖的和谐美丽社区的心愿,正在一步步实现。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