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一师阿拉尔市如何高质量推进“三农”工作: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06-17 08:07:02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杨波

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

——看一师阿拉尔市如何高质量推进“三农”工作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和平、刘美惠子

广袤田野,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连队庭院,花香四溢、蔬菜满园;塔河鱼塘,鱼肥虾美、订单不断,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在一师阿拉尔市徐徐展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如何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拓宽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路,近日,记者走进一师阿拉尔市,探寻该师市高质量推进“三农”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实践路径。

农业强起来

进入6月,一师阿拉尔市万亩小麦和孜然进入成熟收获期。“我种了170多亩小麦,按目前的长势亩产能达到800多公斤。”6月1日,七团十五连职工万吉昌说,“等小麦一收,地里还能种玉米,这样一块地一年就能收两茬,还能养地。”

一师阿拉尔市是兵团粮食主产区之一。走访中,记者发现与种植棉花相比,种粮收益不高,影响了职工种粮积极性。

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一师阿拉尔市探索推广“粮食+经济作物”多熟制特色种植模式。“师市根据自然气候条件,综合考虑茬口衔接等因素,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分析,选择价格高、消费市场大、适宜当地种植的作物品种,因地制宜分类开展多熟制特色种植模式试点。”一师阿拉尔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管理科科长何进介绍,生育期短、经济效益明显的孜然成了试种首选作物。

“以前,我们种棉花的时候,就在套种孜然,有一定经验。现在,正播孜然亩产能达到70公斤,收获之后还能复播小米,亩产值能达到4500元。”十团五连职工高士礼算了一笔账。

“种什么除了看气候,还要建立产业链,让收获的农产品有销路。”十团五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张海丰告诉记者,2022年,新疆塔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十团投资建设了年加工孜然2000吨、小米7000吨的加工厂。

围绕多熟制特色种植模式,一师阿拉尔市加强与疆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沟通对接,引进孜然、小米、大米、玉米等加工类企业12家,推进粮油产业全链条发展。

同时,一师阿拉尔市依托企业、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开展品种研发选育,建立孜然、辣椒育种实验基地等,为多熟制特色种植模式发展提供种质保障和技术支持。

今年,一师阿拉尔市推广多熟制作物面积达141.7万亩,进一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连队美起来

果树成林、蔬菜满园、家禽成群,走在一师各团场连队,记者感受到一个个小庭院汇聚成业态繁多的“微经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去年,“庭院经济”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如何激起连队“方寸地”的经济“浪花”,让闲置土地资源焕发生机活力?一师各团场从实际出发,突出当地特点,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新路子,既美了连队环境、又富了职工群众。

对于十一团一连职工吐尔洪江·买买提来说,发展庭院经济不仅能利用院落等闲置资源,让家庭多一份收入,还能培育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我在院子里盖了2个鸽子棚,从最初的50只肉鸽发展到现在的近400只,一年能增收1万元。”吐尔洪江·买买提说,连队还专门成立了一家肉鸽养殖合作社,带动连队肉鸽产业做大做强。

庭院虽小,作用不小。十二团四连是一个较为偏远的连队,过去职工群众看不上这些巴掌大的地块,如今都成了他们增收的“福地”。

“我们将持续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引导职工整合房前屋后的方寸地,形成庭院养殖、种植、休闲模式等多种类型,打造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把方寸地变成‘聚宝盆’。”十二团四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刘盼说。

目前,一师各团场连队菜园、果园、养殖园相继建成,除此之外,特色民宿、家庭农家乐也崭露头角,多功能的农家庭院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产业兴起来

在一师阿拉尔市,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穿城而过。沿着塔河两岸,河流汇聚的坑塘星罗棋布,为职工群众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天然场所。

很难想象,在这片远离海洋、紧邻沙漠的土地上,如今鱼肥虾美蟹壮,水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这背后,是职工群众用好用活盐碱水的大胆实践。

6月3日,在十六团十三连,阿拉尔市宏胜虾蟹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晏立纯驾着一艘小船,拉着渔网正在坑塘中打捞小龙虾。“从4月初小龙虾上市后,每日的订单量都在50公斤左右。”晏立纯笑着说。

2017年,晏立纯从湖南来到新疆,经过认真考察,将养殖基地选定在十六团。“这里有水源,土质是胶泥地,很适合小龙虾繁育。”晏立纯说,经过大胆尝试,合理利用盐碱水,如今养殖小龙虾越来越有信心。

为实现小龙虾四季销售的目标,去年,晏立纯租用8个大棚,尝试进行育苗和温棚养殖。繁育出的小龙虾苗不仅满足了自身的养殖需求,还为其他养殖户提供了适应本地养殖的虾苗。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积极开展盐碱水渔业试点示范工作,引导职工群众开发利用闲置盐碱水域,让更多盐碱水“活”起来,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职工群众增收双赢的目标。如今,沿塔河流域的六团、十一团、十二团、十四团等团场,凭借资源优势,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养殖螃蟹、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小龙虾、罗氏沼虾等。

2023年,一师阿拉尔市的池塘水域共产出各类水产品1万余吨,实现产值2.62亿元。今年,一师阿拉尔市新增水域养殖面积1000亩以上,助力职工群众增收。

记者手记丨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做好“三农”工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师阿拉尔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强起来、连队美起来、产业兴起来,一师阿拉尔市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优化产业布局,一师阿拉尔市充分挖掘发展潜力,聚焦土地属性,加强团场连队规划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做活庭院经济,优化居住环境,为职工群众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建强“三农”人才队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除了引进企业管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等,还要通过加强培训,储备培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三农”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