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精神与兵团精神的内在联系及时代价值
韩荣丽
南泥湾精神与兵团精神的形成
南泥湾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三五九旅在大生产运动实践中培育出的精神成果。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侵略者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陕甘宁边区面临空前的经济危机。生死存亡面前,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号召,毅然扛起镢头,挺进南泥湾垦荒屯田,凭着艰苦卓绝的努力使南泥湾一带发生巨变,解决了战士们的生活保障问题,创造了从“吃粮人”到“交粮人”的奇迹,培育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内容的南泥湾精神。新疆和平解放后,以三五九旅为主体的兵团人屯垦戍边,克服罕见的生存、生产困难,扎根边疆,报效国家,切实当好生产队、工作队、宣传队、战斗队,充分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作用,在天山南北、亘古荒原上创造出人类发展奇迹,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南泥湾精神与兵团精神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兵团精神是南泥湾精神的延续与发展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生动地诠释了三五九旅的前世今生。南泥湾精神与兵团精神在实践主体、精神内涵、面临困境、职责使命上有着诸多共性特征。
实践主体的一致性。三五九旅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是南泥湾精神的代表和旗帜,它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的湘赣独立师,后来发展壮大为红六军团,延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奉命开赴晋西北和晋察冀地区打击日寇。1944年,组建南下支队,南下北返,经历“第二次长征”。1949年,三五九旅的传承者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军西出阳关、进军新疆,三五九旅始终是其发展主体,接续着南泥湾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兵团人作为三五九旅的传人,其所承载的南泥湾精神成为屯垦戍边实践的主导性精神风貌,延续着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三五九旅所呈现出的思想境界、价值追求和宗旨意识。
精神内涵的传承性。南泥湾精神与兵团精神虽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但二者在内涵特质上一脉相承。一是始终将艰苦奋斗作为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在南泥湾,三五九旅官兵发出“在深山密林里安家,向荒山野岭要粮”的口号,靠着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志品质,将“烂泥湾”建成了“陕北好江南”。部队进驻新疆后,战士们“头枕石头眠,铺地又盖天”,用南泥湾艰苦斗争的经验,迎难而上、改天换地,书写人进沙退的人间奇迹。二是始终保持人民军队服务于民的宗旨意识。南泥湾垦荒期间,三五九旅本着“不与民争地、不与民争利”的思想认识,靠自己的双手解决了军队吃粮问题。在新疆,兵团坚持“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水,不与民争地”,根据屯垦戍边需要,所属团场大多布局在风头水尾、沙漠边缘、边境一线。三是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三五九旅在南泥湾种植水稻,用马兰草造纸,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机制发展经济。兵团人继承和发展这种创造精神,在新疆尝试“种稻洗碱”,打破北纬42度以北“棉花禁区”认知,率先推广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培育全新绵羊品种“新疆军垦型细毛羊”,开创了新疆现代农业的先河。
面临困境的相似性。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正是靠着这种品质,王震率领的部队无论是在南泥湾还是在新疆,都能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南泥湾开荒之初,面对鸟兽纵横、荒无人烟的“烂泥湾”,三五九旅官兵没有粮食就挖野菜充饥,没有营房就自己动手挖窑洞,到处寻找破铜烂铁,打制劳动工具。部队进疆后,战士们白手起家,住地窝子,制造各种简易工具,用人拉犁,喝碱水,传承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职责使命的同一性。三五九旅官兵肯吃苦、能打胜仗,他们开赴南泥湾、驻守新疆承担的职责使命都是屯垦守防。1940年5月,朱德从华北前线返回延安,看到边区入不敷出的财政经济状况,提出“在不妨碍部队作战和训练的前提下,实行屯田军垦”。在朱德的倡导下,开荒屯田成为抗战时期边区留守部队和地方部队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1949年,王震率领部队进驻新疆,将南泥湾精神作为范本和标尺,探索屯垦戍边新模式。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向10多万驻疆部队官兵发出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一声令下,驻疆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承担劳武结合、屯垦戍边使命,兵团人拓荒大漠戈壁,用汗水和热血守卫着祖国六分之一的国土。
南泥湾精神与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
弘扬南泥湾精神与兵团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兵团人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弘扬南泥湾精神与兵团精神是站稳人民立场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没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各项事业就无法推进。当前,站稳人民立场,就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弘扬兵团精神与南泥湾精神是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创新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苦干实干、奋斗到底,凭着一股闯劲、干劲、韧劲,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奋斗人生。(作者单位:陕西延安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