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智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
万月月
数字惠农、智慧兴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在数字乡村战略的整体布局下,互联网、大数据、生物技术开始全面参与到乡村治理、产业转型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5G等技术相互融合、相互因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密切结合,也将为乡村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数智化”成为未来农村治理的重要方向。以智治路径强化数字乡村的支撑力,进一步促成乡村治理数字化行动的不断推进,有助于形塑出未来乡村智治场景。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离不开农业现代化。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着“靠天吃饭”的特征,农民既要承担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对自然风险难以有效规避,也不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随着数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正在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在智慧乡村治理过程中,运用数智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智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参数,从而合理调控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还可以利用移动应用程序获取农业信息、市场行情和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智能农业还可以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施肥、浇水、植保等管理,从而有效减少劳动力投入。在种植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采集农作物生长环境信息并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来实现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进而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数字农业依托新型信息技术,全方位深入“耕、种、管、收”各个环节,从而能够改变以往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速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实现乡村治理向数智治理的跃升
不断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将数智技术嵌入到乡村治理过程中,通过“数智+”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能实现乡村治理向数字治理的跃升。一是推动基层治理高效透明。随着数据的最大归集以及各部门之间数据孤岛问题的逐步解决,基层政府通过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电子政务系统,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和调配农村资源,同时通过在线投票、意见反馈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村发展的讨论话题,构建数字化监督平台,使得信息获取更加公开透明,提高乡村治理决策的科学性。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农民需求的精准洞察和个性化服务。基层政府和服务机构可以根据农民的个人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公共服务方案。例如,通过分析农民的种植习惯、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可以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农业技术指导和农产品销售推广方案,不断提高农民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向更加精细化和差异化的方向发展。此外,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和智慧文化等数智技术的运用,在实现数据共享、流程简化、服务升级的同时,也将推动乡村社会向更加和谐、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实现政府治理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
加强乡村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数智技术的嵌入与应用可以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重塑与转型。一是通过数智技术实现政府治理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政府可以运用数智化技术参与到乡村治理全过程,加强对乡村治理的监督和管理,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指导和支持,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同时,推动乡村治理从政府单向管理向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转变,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合作共治、共赢共享的方式实现乡村治理的高质量发展。二是以数智技术为抓手实现政府与农民的“零距离”互动。农民可以通过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渠道获取便民服务,政府可以通过数据平台对农民需求进行分析,并整合资源进行精准供给,进一步强化对基层群众的服务与管理。三是运用数智技术提升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提升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如大力推进乡村“互联网+教育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法律服务”等应用,通过数智技术为特殊人群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增强乡村特殊群体公共服务的可及性,能使乡村公共服务通过云端走进家庭、走近群众。同时,通过数智化技术,加快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能让农民充分享受数字红利。
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数智化进程将深刻影响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撬动乡村治理的新图景。未来,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结合各地乡村的硬件建设和基础设施状况、农民对数智技术的掌控情况以及乡村治理共同体中多种力量的协同等因素,通过数据分析、智能计算、数字孪生、政策仿真等功能,为乡村发展、科学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更加精准化、智能化辅助,让乡村的数字化最终进阶到数智化阶段,在实践层面推动乡村的治理形态不断丰富和创新。(作者单位: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