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成果留在村民家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08-13 08:43:56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许灏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成果留在村民家

编者按

去年以来,南疆各师市科技局和“两校一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积极指导结对连村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广大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帮扶。兵团科技特派员如何在种植、养殖、农业生产装备更新以及科普方面帮助地方群众?本版推出3名科技特派员的故事。敬请关注。

于坤:沙地变果园 添“绿”又生“金”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贝

于坤(右一)为群众讲解软籽石榴栽培技术(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贝 提供

“挂果了!”八月初的一天,清晨的阳光洒在和田地区民丰县的一片果园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荒芜的沙地。如今,果园内果实挂满枝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石河子大学科技特派员于坤看着这片果园,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欣慰:“咱们这片沙地头一次种果树,没想到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挂果率也很可观,实现了一年成园,两年见果,三年有产的目标。”站在果园中,于坤抚摸着果树粗糙的树皮,感慨万千。他深知,这背后凝聚了太多人的汗水与智慧,是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这片果园,是民丰县与周边团场共同探索的一条沙地种植果树助农增收的新路径,也是兵地融合发展的见证。

2022年,这片沙包被推平,化身为希望的田野。于坤和他的团队,与产业园的工人一起像辛勤的园丁,从品种筛选到病虫害防治,每一步都倾注了心血。

“第一年,我们就从十几种果树中精选出两种‘沙漠勇士’,它们的生命力顽强,非常适合这里的环境。”于坤回忆道,“看着那一排排挺立的果树,我们就知道,树苗选对了!”

传授技术,更授人以渔。于坤深知,要让这片果园真正焕发生机,必须让当地种植户掌握科学种植的方法。他不仅手把手教大家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技术,还深入沙地,结合专业优势,对土质进行研究,寻找提升土壤肥力的办法。

“土壤就像果树的母亲,缺什么营养就得补什么。”于坤常对种植户说。经过不懈努力,一套成熟的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案应运而生,为果树生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7月,当于坤再次踏足这片土地,收集最新土壤样本时,民丰县种植户梁伟感激地说:“有了于老师的指导,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种果树也有了底气。”

科技的力量,在于不断创新与突破。针对南疆沙性土壤的独特性,于坤团队研发出了果树穴贮滴灌技术,这一创新之举彻底改变了传统灌溉施肥模式。

“穴贮滴灌,就像是给果树定制了私人营养师。”于坤形象地解释道,“我们将有机肥与纳米材料巧妙结合,制成果树穴贮砖,再通过滴灌系统精准供给,既节水又节肥,还大幅提升了果品品质。”实验数据显示,氮肥使用量节省了30%以上,成果显著。

作为兵团科技特派员队伍中的一员,于坤的足迹遍布南疆大地。几乎每个月,他都会跨越上千公里,将科技的种子播撒在需要的地方。

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拂着南疆的每一个角落。兵团“两校一院”科技示范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科技特派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连一村一策”的承诺,用科技的力量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灯。

在于坤等一大批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南疆的沙地不再是农业的禁区,而是变成了孕育希望的沃土。科技帮扶,不仅助力了兵地科技、人才、产业的全面振兴,更为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打下了坚实的农业现代化基础。这是一场关于智慧与汗水的交响曲,更是一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的科技之光将照耀南疆,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李湘钰:科技让果香更浓郁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贝

8月10日,李湘钰(右)向种植户讲解香梨种植管理技术。刘琴 摄

“樱桃陆续成熟上市,现在更要注意大棚的管理,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等,这样才能让蔬菜一茬比一茬长得好。” 8月8日,阿瓦提县巴格托格拉克乡夏喀勒村的蔬菜大棚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村民们的目光聚焦在塔里木大学果树高效栽培技术科技特派员李湘钰的身上,她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着蔬菜种植的每一个细节。

村民热娜古丽·托合坦木尼亚孜,一位皮肤晒得微黑却眼神坚定的中年妇女,满脸感激地说:“我家那10多亩地的果树,以前都是靠天吃饭,现在有了专家们的指导,我们学会了科学种植,收入翻了好几番。太感谢李教授她们了!”

阿瓦提县,在这片承载着兵团与地方深厚情谊的土地上,李湘钰和她的团队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情感的纽带。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用科技的力量为阿瓦提县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阿瓦提县的农业生产效益,李湘钰等人还在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开展观摩学习活动,开展温室栽培管理方法和措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生长的肥力需求标准等系列管理技术服务,为村民进行培训指导。

“我们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让技术真正落地生根,让农民朋友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时,李湘钰总是亲自示范,从温室栽培的精细化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方法,再到土壤肥力调节的精准把控,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细致入微。

作为果树高效栽培技术专家,李湘钰的脚步遍布南疆的每一个角落。每年果树管理的关键时期,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为职工群众送去“及时雨”。

今年7月,李湘钰与她的团队再次来到和田地区。在和田县万亩农业设施基地的果蔬大棚里,李湘钰和其他科技特派员们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在樱桃园内,李湘钰一边修剪枝条,一边围绕特色林果生产储运与加工等和村民交流,传授科学田管技术。村民们都说:“定期开展现场答疑释惑的农业服务,及时又便利,今年的果树长势非常好,肯定是个丰收年!”

多年来,为了加快林果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李湘钰所在的团队聚焦南疆林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潜心于林果业提质增效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从种质资源评价到新品种选育,从密植园改造到轻简化栽培模式,多项科技研究成果在南疆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南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早熟优质抗寒梨新品种“新梨七号”的推广,更是让当地果农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

“做实做细科技服务工作,用科学技术帮助职工群众,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李湘钰的话语简单而有力。她深知,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南疆这片土地上的果香更加浓郁,为了兵地科技、人才、产业的全面振兴。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李湘钰和她的团队正用科技的光芒,照亮南疆的果香之路;让科技帮扶的种子,在南疆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曾凯:科技赋能,播撒希望种子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贝

8月10日,曾凯(右二)在柯坪县启浪乡博斯坦村为村民讲解蔬菜种植技术。杜冬冬 摄

在广袤的南疆大地上,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启浪乡博斯坦村曾因种植结构单一、产业发展滞后而默默无闻。然而,自今年4月起,这里因一个人的到来而悄然发生了变化。他,就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兵团科技特派员曾凯。

春风和煦的4月,曾凯踏上了前往博斯坦村的驻村之路。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生忧虑:大片大片的棉田和稀疏的畜牧棚舍,便是博斯坦村的主要经济支柱。面对这样的现状,曾凯没有退缩,他深知,改变始于脚下,科技是破局的关键。

“我们不能让村民的脑袋里只装着棉花和牛羊。”曾凯在村头的小路上,与村党支部书记依明江·艾尼深谈。他提议:“我们要尝试种植玉米、向日葵、小麦等作物,还要研究秋后作物,让土地活起来,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依明江·艾尼听后,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立即召集村民大会,大家的热情被迅速点燃。

5月初,曾凯邀请研究所的同事们前来授课,从选种到施肥,从灌溉到病虫害防治,每一项技术都讲得深入浅出。同时,他一有时间就手把手教授村民最新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让村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这种教学方式简单易懂,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村民们纷纷表示。

在此基础上,曾凯鼓励村民自发组成互助合作小组,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技能。同时,他还定期举办科技交流会,为村民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分享经验的平台。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村民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也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为该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了将这份信心转化为实际行动,曾凯迅速行动起来,带领村民在村里的小块试验田里种下了希望的种子——玉米、向日葵、小麦等“新鲜”作物。“通过对比传统与科学的种植成果,让村民们亲眼见证科技带来的好处,打消心中的疑虑,放心种植‘新鲜’作物。”曾凯说。

随着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的普及,博斯坦村的农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升级,村民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活面貌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开始更加注重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博斯坦村耕耘的同时,曾凯敏锐地察觉到,与该村相邻的兵团团场在种植结构上有着值得借鉴之处。于是,他组织村民前往学习,搭建起地方村与团场之间的合作桥梁。

经过实地了解,曾凯发现一师二团的水产养殖效益非常好。“我们可以学习兵团团场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然后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同时,与团场合作销售农产品,还能实现共赢。”曾凯在村民大会上说。

作为科技特派员,曾凯曾经与团队积极推广大豆高产栽培模式,不仅提高了南疆地区的大豆生产效益,更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如今,在博斯坦村,曾凯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用科技之光照亮了博斯坦村的未来之路,也为兵地融合、乡村振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科技化的现代新农村,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