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刘景好宣誓入党,她含着热泪对丈夫魏德友说——
“这辈子,俺总算圆了入党梦!”
管述军、苟汇敏
魏德友为刘景好佩戴党徽(摄于6月29日)。管述军 摄
7月1日,额敏河畔的萨尔布拉克草原上,一轮红日从东方缓缓升起。“七一勋章”获得者、九师一六一团退休职工魏德友,拿出一枚党徽对老伴刘景好说:“来,俺给你戴上,一会儿和魏萍一起去升国旗!”
“俺陪你巡边57年,这还是头一次以党员的身份升国旗。”身躯佝偻、满口无牙的刘景好感慨地说。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三枚佩戴在胸前的党徽在国旗下熠熠生辉。
两次提出入党申请,时隔半个多世纪,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老人初心不改,坚持入党?
一
一家三口升完国旗,刘景好叮嘱女儿魏萍:“今天是党的生日,你巡边一定要仔细,千万不能出差错!”转头又嘱咐丈夫魏德友:“老魏,吃完饭俺俩把展厅收拾干净,等娃娃们来参观,后面还要开展活动……”
魏萍笑着回复:“娘您就放心吧!每天巡边我都很仔细!”
魏德友接腔说:“你娘里外事都管,如今入党了更操心!”
“不操心不陪你,你有今天吗?若不嫁你,俺的党龄已有57年了!不过,俺宣誓这天是全家最值得纪念、最光荣的日子!”刘景好说。
刘景好所说的日子是6月29日,这是她家念念不忘的日子。
这天,九师一六一团石泉社区党支部书记徐凯通知刘景好参加预备党员宣誓仪式;一六一团副政委高小平邀请魏德友参加“七一”表彰大会;魏萍接到一六一团四连党支部书记曹红卫的电话,让她代表优秀党员作交流发言。
一家三口同时接到参加“一六一团迎接建党103周年暨表彰大会”的通知,刘景好喜极而泣,一边抹着热泪到衣柜里找正装,一边叮嘱魏萍:“你先骑摩托车到边境巡逻,回来再开上车拉俺俩去团部参加会议。”
6月29日15时30分,当魏德友一家三口入场时,整个会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一六一团党委书记、政委于进步邀请魏德友走上主席台;戴着党徽的刘景好与7名预备党员一起就座;魏萍肩披绶带走进“优秀党员”方阵。
国歌奏响,全体参会人员立正齐唱国歌,刘景好心潮澎湃。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预备党员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其他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预备党员搀着刘景好走到前排,魏德友与团领导一起加入队列,全体党员面对党旗举起右拳。于进步领誓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刘景好。”老人举着右拳,神情庄重,语气坚定地在党旗前立下誓言。
接下来的流程让刘景好更兴奋。丈夫与台上的团领导一起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支部颁发荣誉证书、奖状;女儿走上发言席对大家说:“爹娘八旬不离边,老骥伏枥守初心;起初接班为尽孝,今以爹娘为榜样……”
这一刻,老人的眼角挂着热泪,滚烫的心矢志不移。
二
6月29日,刘景好宣誓入党,丈夫和女儿为她送上千金难买的贺礼,这让她联想起2021年6月29日,那一日是她一生中最荣耀、最幸福的时刻。
那一日,当魏德友踏上通往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红地毯时,刘景好与女儿魏霞早就在颁授勋章大厅翘首等待,等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兵团精神典型代表、边境线上的‘活界碑’……”颁奖词在大厅回荡,习近平总书记把金灿灿的“七一勋章”挂在魏德友的脖子上,然后与魏德友合影。这一刻,刘景好激动不已地抱着女儿直哭。
建党百年华诞,全国29名党员荣获“七一勋章”,魏德友是其中一员,这是多大的荣耀啊!那一晚,刘景好与魏德友久久不能入睡,魏德友握着勋章一个劲儿地说:“这枚‘七一勋章’上有你一半功劳,谢谢你无怨无悔的支持和陪伴……”
刘景好幸福地靠着丈夫的肩膀说:“俺们遇上了好时代,这得感谢党中央、感谢兵团各级党委!今后,俺俩不能骄傲,要尽力为它添彩!”
6月29日的荣耀,成为刘景好再次向党组织靠拢的动力。这一晚,80岁的刘景好心中点亮54年前未实现的入党梦。
北京归来,刘景好有空就让丈夫给她念《中国共产党章程》,让女儿读《习近平著作选读》,向石泉社区呈递了她讲志愿、女儿代笔的《入党申请书》,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并通过考验和政审。她的入党宣誓日定于6月29日。
这一天,对刘景好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天。
话题回到文章开头,表彰会开完,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回团场。
路上,刘景好乐呵呵地说:“俺一家三口现在都是党员啦,今后咋做?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得有新气象证明俺们的心,一起加油!”
“俺建议创建家庭党小组,由萍儿当组长。”魏德友说。
“又想到一块儿了!萍儿放弃城市生活,在这大草原上待了7年,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还被评为团场优秀党员,她一定比俺俩强!”刘景好回道。
“是啊,现在俺俩老了,有些力不从心啦!”魏德友接腔。
“那也得尽全力,决不辜负‘七一勋章’荣誉。”刘景好坚定地说。
“谢谢爹娘的认可!不过,娘虽是预备党员,但她一直是我们家的主心骨,要不是她,咱家不会有如今的光景!在我心里,她比我强,有些地方更不输爹。为此,我认为还是娘干好!”魏萍说。
刘景好拍板说:“萍儿,就你了,别推辞了!”
三
车子驶进萨尔布拉克,天色已近黄昏。魏萍骑上摩托车将羊群聚拢在一起;魏德友背上望远镜爬上屋后的山坡;刘景好卷起袖子剁肉馅、包饺子。她一边包饺子,一边回忆起往事,这一切好像都是命中注定。
1941年,刘景好在山东沂水诸葛乡新庄村出生,在家排行老小。那时,日军占据诸葛乡,百姓的日子水深火热。十里外王庄来了八路军,带领民众顽强抗战,反扫荡,一场场漂亮的伏击战得民心、鼓士气。
刘景好的父亲推着小车支援八路军,母亲哼着“沂蒙小调”烙煎饼、做军鞋,掩护伤员进山……淮海战役,父母依然是支援解放军的积极分子。父母总是对她说:“毛主席、共产党是俺老百姓的大救星!”
后来,父亲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母亲含辛茹苦把她们姐妹4个拉扯大,经常叮嘱她们:“你们能健康长大,要感谢共产党!”这句话,伴随着刘景好长大成人。
1964年,刘景好在生产劳动中不让须眉,积极带头、任劳任怨,走上诸葛区新庄村妇委会副主任的岗位。她托朋友写了《入党申请书》,呈递村党支部,村长和妇委会主任当了她的入党介绍人。母亲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说:“妮子好样的!”
说起刘景好的聪明能干,乡亲们无不夸赞,媒人多次来她家提亲,母亲都没点头。魏德友的堂哥拿着魏德友的照片前来说媒,母亲看过后居然同意了。刘景好不想远嫁新疆,哭着说:“俺不嫁了,就在家伺候娘!”母亲说:“这事由不得你,俺看这娃不错!等他回来就把婚事办了!”
谁承想,母亲患了风寒,卧床不起。临终前,母亲把刘景好叫到病榻前,吃力地叮嘱:“你和魏家的婚事不能反悔!否则,俺到了那边也不会原谅你!”“娘,俺听您的,绝不反悔!”刘景好泪流满面地应承。
母亲带着遗憾走了,按当地风俗,刘景好要守孝三年才能出阁。刘景好跪在母亲的墓碑前,泣不成声:“俺对魏家说了,守孝期一到就让您中意的后生来娶俺。以后俺就专心工作,争取早日入党,努力实现您生前的第二个愿望。”
从此,刘景好在工作中更加努力,不仅获得公社先进生产者奖状,还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培养对象。
闲暇时,刘景好偶尔会想起魏家老三魏德友,这人人品咋样?有多高的个头?是不是和照片里看起来一样……不想了!她坚信,当过解放军的肯定没问题!
四
1967年,刘景好守孝期满,魏德友的母亲给儿子寄信,让他回家相亲。刘景好与魏德友见了面。魏德友留给她的第一印象是帅气诚实,他对刘景好说:“你到了兵团就是女兵,而且月月有工资。”但他对萨尔布拉克艰苦的环境只字未提。
刘景好劝说魏德友不回新疆,一起留在山东孝敬父母,魏德友直摇头说:“不回去,那就是当了逃兵,俺白当四年兵了!这绝对不行!”劝说未果,刘景好选择妥协。
村头鞭炮齐鸣,大红喜字贴门窗,魏德友把新媳妇娶进了门。
妇委会主任来家里喝喜酒,悄悄地对刘景好说:“村党支部已经把你列为秋季入党对象了,你要是去新疆,千万别忘了把入党档案带走啊!”
然而,刘景好临走前只把结婚证、公社发的奖状,还有嫁妆塞进红箱子,只顾安慰哭哭啼啼、不舍得他们离开的婆婆和姐姐,竟把档案之事忘得干干净净。
坐上火车后,刘景好总觉得落了一样东西。火车驶出嘉峪关,她突然想起档案没带,哭着对丈夫说:“俺入党的档案忘带了,这可咋办啊!”“俺们到新疆后寄信,让他们给邮过来!”魏德友安慰说。
列车一路向西,入眼除了戈壁就是荒漠,艰苦、落后超出了刘景好的想象。几经辗转,他们终于到了塔城,天空下起大雨。魏德友说:“这儿离连队还有60里,没有班车,俺俩得走着去……”
茫茫库鲁斯台大草原上,刘景好与丈夫顶着雨布,在泥泞的小路上蹒跚前行,穿过额敏河巴什拜大桥,走进长满芨芨草的萨尔布拉克草原。路遇身着便装的女职工,向魏德友打招呼送祝福,她迫不及待地问丈夫:“你说的女兵呢?”
魏德友说:“她们就是不穿军装的女兵啊!”刘景好又问:“那俺们的家在哪里?”魏德友愧疚地指着芨芨草旁的地窝子。忍了一路,刘景好的情绪崩溃了,她“哇哇”地失声痛哭,大声说:“看你长着一副老实脸,却没给俺说老实话……”
“不干了,回家!”这是刘景好当时的决定。有一天,她趁着丈夫上班,背起收拾好的衣物沿着小路跑到红桥旁,望着茫茫草原无奈地痛哭。魏德友追上来,连哄带骗地说:“过一两年俺把你送回老家……”
刘景好抹着泪跟着丈夫回到地窝子,心想反正将来要回家,那就不用托人把入党档案寄来了。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她一拖再拖,失去了入党的机会。
五
得知刘景好情绪低落、思家心切,连队女排长专程来到刘景好家。听着排长讲述“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刘景好慢慢敞开心扉、泣不成声,觉得自己同那些女兵相比,差得太远了。
从此,刘景好似换了一个人,在生产劳动中任劳任怨,一心一意地与丈夫并肩前行。
后来,魏德友同刘景好说起同乡战友陈秀仓被狼咬伤,临死前含泪留遗嘱,希望自己替他守好这段边境的往事。为了兑现承诺,魏德友一直坚守在西北边陲、中哈边境。
刘景好敬佩丈夫重情重义,在工作中,也慢慢知晓兵团屯垦戍边的使命。
当时,边境局势十分紧张,丈夫背枪巡逻,刘景好在家带娃、养猪。当得知孙龙珍因捍卫领土主权牺牲,她主动支持丈夫参加“敢死队”赴前沿阵地,叮嘱丈夫:“不要担心家里,绝不能让侵略者踏进国土半步。”
后来,边境局势趋于缓和,但依然是小摩擦不断。
刘景好从地窝子搬进土坯房,儿子魏国出生后,她不再提回家之事。
这时,她想起入党档案一事,寄信回老家,妇委会主任回信说:“你一去就是好几年,大家都以为你放弃入党了。你还是在新疆重新提出入党申请吧!”
从这以后,刘景好全力支持丈夫入党,她成了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后来,兵团撤销,戍边职责未变。1982年,兵团恢复建制,但兵二连被裁撤。
有的职工离职回乡,有的职工搬迁他连,魏德友夫妇面临着去留抉择,恰好团畜牧公司在兵二连的牛群要承包,刘景好鼓励丈夫报名承包牛群。
那年冬天,丈夫赶着牛群巡边,半道上,两头牛产牛犊,刘景好用扁担把牛犊挑回来。途中,刮风下大雪,她脱下外套包着牛犊,顶风冒雪把牛犊挑回家。邻居说:“为这俩牛犊迷路冻伤可划不来。”她回道:“那可是两条生命啊!”
1984年,牛群因改革被拍卖,魏德友在家沮丧万分。刘景好说:“俺们买羊自谋出路!”从此,他们相依为命、携手共进,在无人区过着放羊守生活、巡边守国门的日子。
六
丈夫每天放羊巡边,刘景好忙里忙外操持家务,患上了风湿病,躺在病榻上浑身疼痛难忍。为了能站起来,她爬行锻炼,丈夫内疚地对她说:“是俺害了你啊!”她咬着牙乐观地说:“俺站不起来咋陪你走到底呢!”
后来,经治疗和锻炼,刘景好渐渐好转。丈夫笑着说:“你这毅力还真像党员!”她回道:“俺虽不是党员,但俺思想好!”
坚守在无人区,魏德友夫妇几次遭遇打击:羊群遭狼害导致负债累累;魏德友遇风雪迷路,刘景好冒死营救,差点双双丧命……但刘景好从不退缩、不畏惧。
后来,魏德友夫妇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魏德友被吉也克边防派出所推选为“优秀护边员”,被中宣部授予2016年度中国时代楷模称号。
魏德友说:“我当兵就是为了报效祖国,会干到走不动为止!”
刘景好说:“俺俩就是死了,也要让儿女们把这段边境看好!”
有人问,刘景好年逾耄耋怎么还想着入党?她回答:“入党没有年龄界线,只看你有没有入党的心,有没有践行党员责任的使命感,俺年老心不老。”
随着丈夫的荣誉接踵而来,刘景好对丈夫说:“你可光荣了,俺却连党员都不是,多丢人!俺要不是嫁给你,早都是党员了,你说亏不亏吧!”魏德友回道:“这话又回到从前,但时光不能回流,只能从头再来!”
刘景好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让萨尔布拉克成为三名党员的阵地,党旗更鲜亮。我要在这片热土上坚守到底,传承兵团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直到把尸骨埋在屋后山岗上,让忠魂守望边疆。”
刘景好说:“6月29日,俺终于实现了当年的心愿,这辈子死而无憾了!”
7月1日下午,一六一团石泉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走进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刘景好跟着大家一起完成了“参观展厅、重温誓词、听党课”的流程,这一天她渴望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