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白衣执甲 一往无前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08-20 08:02:25 作者: 编辑:郭辰雨 责任编辑:杨波

白衣执甲 一往无前

编者按

每一位医生的背后,都有着无数个不为人知的日夜。他们在手术台前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他们在病房里悉心照料,给予患者温暖与安慰。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对医学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攻克着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今日,兵团日报刊发四位兵团医生的故事,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坚守与付出。

“要对得起大家喊我一声医生”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乔龙(右)带领医务人员在病房查房(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进 摄

8月16日,记者走进十三师红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区,医护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该科室主任乔龙带领团队医生刚查完房,看着病房里的患者状态日趋稳定,他略显疲惫的眼神中满是欣慰。

做一名能让患者自由呼吸的守护者,乔龙已经坚守了18年。这一路走来,他对待工作总是饱含自信和热忱,尤其在呼吸危重症领域里,迎难而上,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以及一颗仁爱之心,赢得了十三师新星市以及哈密市广大患者的信任和依赖,他说:“一声医生,一份责任。既然患者喊我一声医生,我就应该对得起我的患者。”

今年初,86岁的患者吴占(化名)患有哮喘和高血压病等多种疾病,后因高烧不退、胸闷、呼吸衰竭,情况十分危急,被家人送往医院治疗。乔龙精心制定治疗方案,经过10天的治疗,吴占的病情有所好转。在他即将出院时,老人的女儿激动地说:“乔大夫,多亏了你才让我父亲转危为安,非常感谢你。”

今年79岁的李成(化名)是一名白肺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家属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乔龙。乔龙多次联系援疆专家,查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其他同事一起制定治疗方案,经过全力救治,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出院时,已能自如行走的李成紧握乔龙的手,感激道:“乔医生,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每当面对患者的真情赞誉,乔龙都将之作为继续努力的动力。该科室护士们敬佩地说:“这几年我们科收到的几十面锦旗,其中一多半都是送给乔老师的。”

在乔龙眼里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为更好地服务患者,他多次到国内各大三甲医院进修学习。2021年,乔龙通过“西部之光”西部地区人才培养计划,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钟南山院士的言传身教,让他在医术上有了大幅度提高。回到红星医院后,他将所学迅速运用在临床,成功开展了超声支气管镜诊疗、气道介入治疗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哈密市医疗技术的空白,特别是无创呼吸机的应用降低了患者气管插管率,不仅提高了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还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从医18年,乔龙救治患者超过5000人,治愈危重患者约600人。他获得过许多荣誉,面对荣誉,他却说:“那些过去的事,以后我们要做得更好,不为别的,就因为我们是一名医生。”

乔龙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值得探索,未来的从业之路上,他将坚持学习、研究与实践,致力于用不断精进的医术帮助更多患者走出病痛的阴霾。

“让中医药造福更多群众”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通讯员于三

8月12日,王新荣(右)在为患者号脉诊病。于三 摄

8月15日清晨6时,六师医院芳草湖农场分院中医科医生王新荣的诊室门口,已有患在排队等候。翻开王新荣这些年的接诊记录,每天接诊量都在60人以上。“我早上基本不喝粥,上班也几乎不喝水,就为能节约点时间多看几位病人。”王新荣说。

今年51岁的王新荣出生在芳草湖农场一个中医世家,小时候兄弟姐妹头疼脑热,母亲就用推拿、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见证过中医疗效的王新荣,从小心里就埋下成为中医的种子。

1996年,王新荣从新疆中医学院(现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毕业后,成为芳草湖农场五分场卫生所的一名中医。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王新荣下班把病案带回家学习研究,并四处择名师临证抄方学习……渐渐地,她诊室里的患者多了起来,尤其是她值班的时候,病人都排得满满的。2010年,王新荣调进芳草湖农场医院中医科工作,经常一天之内慕名而来就诊的患者“破百”。

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王新荣在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上有了突破。2016年,62岁的农场退休职工游轮(化名)患了肾病,四处求医治理效果不佳,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王新荣的诊室,经过半年的治疗后,恢复健康的游轮带着感激之情将一面锦旗送给了王新荣。

“中医真的是太神奇了!”芳草湖农场分院放射科医生王景回忆起家人看中医的情形也十分感慨。2022年12月的一天,王景下班回到家发现父亲因患重感冒,呼吸困难,情形十分危急,他赶紧将父亲送到医院。王新荣闻讯赶来,立即为老人进行针灸治疗,老人很快恢复了正常,随后,王新荣又为老人开出药方,服药一段时间后,老人痊愈了。

自己到底治愈过多少名疑难杂症患者,王新荣早已记不清,但她诊室里挂满的锦旗说明了一切。这些年,随着王新荣的“名气”越来越大,芳草湖农场周边团场及全疆各地来找她求医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为多接诊一些病人,王新荣常常天不亮就来到医院,有时加班到深夜。

“服用了一个月中药,我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芳草湖农场居民黄玉生说。随着芳草湖农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的患者也在增加,王新荣应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已为数百位患者减轻病痛。

王新荣在接诊患者过程中,当患者要求加微信或留联络方式时,她总是欣然接受。业余时间,她常常通过网络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中医养生、育儿知识。

时光荏苒,20多年来,王新荣扎根农场,始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初心,用精湛的医术守护职工群众的健康。她表示:“患者的信任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我将坚持不懈走下去,在从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让中医药造福更多群众。”

“来这里就是为患者服务,护佑生命”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通讯员张桂萍、王新莉

袁恢红(右)和同事在对患者进行胎盘早剥手术(资料图片)。张桂萍 摄

“袁医生,谢谢你,是你挽救了我家孩子的生命,给了我们全家人希望!”前不久,来自三师四十五团的一名患者家属出院时,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妇产科住院部的留言本上写下了一段话,表达对援疆医生袁恢红的感谢。而这样的赞誉,三师总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袁恢红已经不止一次收到。

“来这里就是为患者服务,护佑生命,守护每个家庭的希望。”袁恢红作为广东省援疆医疗专家,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高危妊娠诊治、妇科内分泌疾病等多项疑难杂症的诊治,熟练妇产科各项常规手术操作,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在得知有参与医疗援疆的机会后,她积极向组织申请,于去年4月来到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刚到岗不久,她就成功救治了一对双胞胎宝宝。那是去年7月的一个周末傍晚,刚刚吃过晚饭的袁恢红在公园散步,突然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袁主任,有紧急病人,产妇双胎妊娠,有流产征兆。”来不及多想,她立即赶往医院。通过初步了解得知,左右两侧胎儿胎心音较弱,初步考虑存在胎儿宫内窘迫,B超检查结果显示,产妇胎盘已大面积剥离,胎儿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命悬一线。

时间就是生命!她立即带领产科急救小组协同新生儿科、麻醉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人员,对胎儿展开全力救治。手术室内外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紧张有序地做着各种工作。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消毒、剖宫、取胎,一气呵成。很快,两个男婴被顺利助娩,随即送往新生儿科继续治疗,最终胎儿转危为安,产妇出院时家属感激地拉着袁恢红的手一个劲地感谢。

作为一名妇科医生,袁恢红时常感到肩上责任重大。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工作期间,她累计接诊门诊患者2000余人次,主刀手术208例,抢救急危重症患者30余例,带领团队成功地抢救了多例患有重型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使得孕产妇及其胎儿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赞誉。

作为一名援疆医生,袁恢红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健康副校长”。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增强学校师生安全防范和安全保护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袁恢红积极配合教育部门举办健康进校园活动。在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开展的健康讲座中,她针对同学们可能遭遇危险给出合理化建议,鼓励同学们如果遇到危险要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积极寻求心理支持,与信任的成年人分享感受和经历,平时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她看来,青少年要学会保护自己,要敢于与伤害自己的人做斗争。

“我们不能只关注病人的身体健康,更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有时候医生把患者的身体疾病治好了,但如果他的心理问题依然存在,就不会得到好的预期治疗效果。”谈到用业余时间开展青少年健康讲座,袁恢红总是充满了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热爱。

袁恢红说:“援疆工作虽然辛苦,但也很充实。未来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为保障职工群众健康接续奋斗,为受援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小不点’的‘守护神’”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通讯员王东、于洋

管华(左)在为患儿做检查。王东 摄

8月13日一大早,四师医院儿科副主任管华就准时坐在了诊室内,准备迎接这一天的第一位小患者。

每逢管华出诊的日子,诊室里就充满了喧闹,有孩子难过的啼哭声、父母焦躁的安慰声,还有陪同家属们的询问声、聊天声。在这一片烦乱嘈杂中,管华气定神闲地坐在办公桌前,一脸微笑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来,让叔叔听一听,肚肚里有什么东西呀?”管华将焐热的听诊器搭在小患者身上,耐心地安慰着因为看到听诊器而害怕得哭起来的孩子。

“管医生,我真是佩服你,我们在这儿待一会儿就心烦意乱的,你还能不受影响,这么从容镇定地接诊,是有什么诀窍吗?”前来跟班学习的团场医生打趣地问。

“儿科俗称哑科,小孩子不会表达只会哭。我们作为儿科医生,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要懂得望闻问切,去关心他们,才能精准了解病情,对症下药。”管华一边开着处方一边回答道。

除了耐心,“充分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是管华作为儿科医生的准则。孩子坐得比较低的时候,他就蹲着;孩子躺着的时候,他就把身子尽可能地伏下来。尽量与孩子做到平视,不让孩子来将就自己。

“管医生对待孩子很有耐心,孩子们都很喜欢他。”患儿家属张伟说。

2023年初,流感病例高发,这段时间也就成了儿科最忙的日子,儿科感染门诊的日门诊量每天都在300余人次,住院病区出现了爆满的情况,儿科医护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

管华说,早晨坐到诊室里,患者一个接一个地进来,基本没时间去卫生间,不敢多喝水,都是等上午下班后就赶紧往卫生间跑。中午吃饭的时间也像在打仗一样,不到半个小时就要解决。值夜班更不轻松,因为晚上来的患者也很多,一晚上看八九十个患者的情况常有。值完夜班,第二天上午还要查房,有时忙起来会一直到中午才能结束。

从医二十余年,由于管华的工作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被四师医院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得到患者家属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庆幸自己是一名儿科医生,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为患儿服务。未来我将继续做好‘小不点’的‘守护神’,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真心,为患儿们送去健康和希望。”管华如是说。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