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丨合力补齐基层治理“短板”
袁壮志
城市基层治理与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基层治理面临不少新问题。其中一些问题错综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很大,非常考验治理者的耐心和智慧。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提高城市基层治理水平,需要我们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着力探索治本型的长效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一个好的城市管理体系,一定是包括政府部门和居民等社会力量在内的多元共治的协商、对话、妥协的互动系统,而居民等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恰恰是当下城市管理的短板。
要补齐“短板”,首先,要进一步畅通与居民间的信息渠道。加强城管进社区、进学校、进市场宣讲教育活动的开展,普及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完善城管与社区联动机制,开通投诉热线,打造公众参与的网络平台。
其次,建立长效治理机制,确立公众参与目标。要把公众参与和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和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和手段,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再次,充分发挥社区在基层的作用,鼓足群众参与后劲。在基层治理中社区承担主导作用,要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党政齐抓共管、多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协调联动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生活环境。因此,科学把握社区治理规律,提高创新意识,对于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基层治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者应以社区为主要工作载体,改革完善社区治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社区治理体制和街道治理体制合二为一的“大社区”治理体制,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有序开展。整合服务资源,动员各方面力量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对城市基层治理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