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职业,择业新舞台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08-27 08:39:03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许灏

新职业,择业新舞台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永杰、张贝

云网智能运维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用户增长运营师……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正式发布了19个新职业。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这些听起来十分新奇的职业不断涌现并获得认证。从2019年发布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以来,我国已公布6批次93个新职业。

在时代的浪潮中,每一次科技的飞跃与经济结构的调整,都会催生出新的职业形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为兵团的就业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

新时代呼唤新职业

四师七十九团三连红石头生态民宿内,民宿管家正在整理床铺,为游客打造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摄于8月26日)。杨俊钦 马文华 摄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我们企业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增加。新职业的发布,不仅为企业招聘提供了官方认可的标准,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新疆天业汇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曹志晔说。

新职业的出现与旧职业的消失,与新旧生产力的更替息息相关。如今,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一系列新兴职业在兵团焕发勃勃生机。

新疆天业汇合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2022年煤基新材料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积极抢抓数字化工厂建设机遇,实施了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推进的策略,率先在行业内应用了大数据分析、机器人巡检、人工智能等多项先进技术。

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公司构建了“AI天业+SEG”、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20余类完整数字化体系;建设了覆盖全厂区的4G专网,搭建了“AI+工业互联网”平台。

日前,兵团组织评测调研组走进该公司开展“智改数转”现场评测和实践落地行动,为企业“智改数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产教融合,对高校学生进行培训和双向交流,培养能服务于企业的专用人才。“企业‘数转智改’逐渐推进,我们对相关专业人才求贤若渴。”曹志晔说。

轻点鼠标,兵团建筑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BIM技术员)通过室内外渲染、虚拟漫游、建筑动画、虚拟施工周期等方式,将BIM模型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效果,再进行碰撞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方案的冲突和矛盾。

“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还使得设计成果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BIM技术员功不可没。”兵团建工集团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康领说。

新产业蓬勃发展,成了孕育新职业的温床。今年,兵团将继续着眼产业发展前沿,紧贴数字经济以及兵团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蕴含带动的新岗位,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

新职业需要新人才

兵团建筑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BIM中心内,BIM技术员正在参加技能培训(摄于7月25日)。李凯旋 摄

尽管新职业前景广阔,但人才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新技术的快速迭代要求从业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传统教育体系在培养符合新经济需求的人才方面尚存在滞后性。因此,如何吸引和培养更多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兵团面临的重要课题。

“新职业的产生大多建立在新兴产业上。兵团新兴产业尤其是数字产业等高精尖产业正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但发展潜力较大。因此,兵团要积极融入全国及新疆产业发展中,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新兴产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养,构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多方共振融合培育体系,使新职业在兵团蓬勃发展。”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和职业能力建设处相关人员建议。

针对这一问题,兵团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联合培养等方式,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为新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为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助力企业技能人才发展。今年7月以来,一师阿拉尔市辖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陆续开班,进一步解决师市企业实用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旨在满足人岗匹配和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需要,适应产业变革、技术变革和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不仅利于职工掌握实用技术,增加劳动报酬,同时利于企业持续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力。

聚焦企业生产一线需求,一师阿拉尔市按照“一班一方案”“一企一方案”设置课程,精准确定电工、发电集控值班员等培训工种,开展为期1年的学徒培训。

2022年至今,一师阿拉尔市企业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600余人次,涵盖10余个工种。

近年来,兵团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个人不断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加大职业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新职业的人才培养、就业服务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职业意味新机遇

位于十二师三坪农场的茶理理奶茶店内,调饮师正在制作果茶饮品(摄于8月26 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冯晓玲 摄

“新职业背后,往往伴随着较大的人才需求和用人缺口,一批批新职业的涌现,扩大了就业岗位需求量,为求职者开辟了就业新赛道。”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分院互联网教研室主任程永说,“近年来,我校正在通过新专业设置、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等多种方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职业人才。”

2022年,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大数据专业,计划每年招生约100人。目前,该校大数据专业学生已有250多人。

“大数据专业学生已完成课程修读和毕业答辩,计划于9月进入实习岗位。”程永介绍,“他们将在实践中进一步锤炼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上走出坚实步伐。据了解,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电科集团、华为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其中,与中国电科集团合作,计划建立产教融合基地,规模约1000人,涉及大数据等多个领域。与华为合作,成立华为ICT学院,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进行培训和认证,为学生搭建了与国际接轨的学习平台。

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还引入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将对2024级新生进行小班制教学。这一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具备高度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学校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德国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实现与国际接轨。

“新职业是就业蓄水池,意味着新的就业增长点,对求职者来说也是新的机遇。我们会结合新疆和兵团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助力学生未来在就业新赛道上走远走好,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林说。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