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三团:“田间”断纠纷 “夜话”解民忧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习腾飞、张贝、张美玲、邵明辉
图为8月28日,在二师二二三团园四连梨园里,党员干部通过“周三夜话”活动了解职工群众的诉求和困难。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贝 摄
8月28日上午,天空阴云满布,二师二二三团园四连职工柴志的心里却似火烧。
“周红旗,给你打电话也打不通!赶快把你家门外的柴火弄走,我这几天着急卖西梅呢,挡道了知道不?”柴志放下车窗,向周红旗喊道。
“我家的柴火一直放在这里,你要想过就从另一头绕!”周红旗脸色难看,愤然回应。
“跟你说不通!今晚正好有‘周三夜话’,咱让大家评评理。”
晚上7时,园四连梨园东头,众人围坐。
“你俩因为啥闹矛盾,给大伙儿说说。”园四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严勇开腔道。
周红旗闷头不说话,柴志梗着脖子瞪着眼。
“慢慢说,咱今天就在这园子里把‘案’断了。”虽说是轻声细语,但周勇的话让大伙儿听得明明白白。
……
“周三夜话”这事儿,得从2023年6月说起。当时,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二三团进一步完善多元解纷机制,以“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为导向,在各连队、社区常态化开展“周三夜话”活动。
清风拂过,晚霞初染,夕阳下,柴志和周红旗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论”了起来。
原来,柴志家的西梅地紧挨着周红旗家久不住人的房子,院子外堆放着柴火,让转运西梅的卡车进出不便,一时没联系上周红旗,柴志着了急,再见到他时,便话赶话发生了口角。
“柴志家的西梅地分散,今天在团里收,明天就要出发去戈壁滩收,每天两头跑,心里肯定急。”
“老周爱面子,吃软不吃硬,但不是不讲理的人。”
……
听两人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大伙儿纷纷议论起来。
“这根本不是啥大事儿。柴志年轻人说话冲,我让他给你道个歉。老周也别生气,我们明天帮你挪一挪柴火,给柴志行个方便。”接过众人的话茬,严勇顺势向两人提议。
“是呀是呀,都是邻居,大家各让一步吧。”
在众人的说和下,当事的两人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最终握手言和。
自推行“周三夜话”以来,在二二三团,有不少党员干部像严勇一样,将办公室“搬”到了职工群众家里和田间地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周三夜话’让职工群众话有处说、问题有回应,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一线。”严勇说。
谈到如今的变化,严勇笑着对记者说:“以前吧,我半夜三更常被电话叫醒,要去解决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儿。自从‘周三夜话’制度推行后,通达社情民意有了有效渠道,大家心气儿更顺了,再没有半夜三更被叫起来的事情了,我的睡眠质量也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