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丨一根玉米“两头甜”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军权、王素凡、彭思琦、陈洋、通讯员李娟
8月31日,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四师七十一团二连职工代俊英望着眼前渐黄的玉米田,笑得合不拢嘴:“这几年,师市引进了多家玉米生产加工企业,玉米的市场行情又好又稳定。地里的玉米成熟后,我就直接拉进企业生产车间,企业给现场结算!”
说出这番话的底气源自哪里?代俊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这里的水土条件适合种植玉米,生产的玉米颗粒大、色泽好。这些年政策越来越好,新技术运用没断过,玉米产量稳、质量高,这条路子对着呢。”
记者了解到,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四师可克达拉市农技专家接续攻关,高效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移栽等新技术相继应用于田间,激发了职工群众种粮积极性。今年,该师市商品玉米种植面积超过42万亩。
“靠着种植玉米,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代俊英说,这几年买房买车,农闲时出去旅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优质的玉米,不仅鼓起了职工群众的钱袋子,也为四师可克达拉市发展玉米产业提供了充足稳定的原料。
记者走进位于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的新疆沂利泓生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粒粒金灿灿的玉米经过发酵、提取、烘干等一道道工序后,“变身”为赤藓糖醇、异亮氨酸、维生素B12、玉米淀粉等产品,实现了从玉米粒到各种维生素、氨基酸的深加工转化。
“从玉米到维生素B12,附加值增加了50倍左右。”新疆沂利泓生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立民指着企业生产加工出来的20余种产品说,赤藓糖醇、透明质酸、异亮氨酸是公司的主打产品。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产值4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8月30日,在新疆沂利泓生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检查生产设备运行情况。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摄
立足研发,贯通产加销,走精深加工道路是必然选择。刘立民介绍,利用四师可克达拉市丰富的玉米资源,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生物发酵工艺,公司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料进行资源综合化利用,生产出玉米胚芽、蛋白饲料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玉米附加值。
玉米产业实现华丽“转身”,是四师可克达拉市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着眼乡村振兴发展大局,着力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大文章的一个缩影。
“目前,师市2家玉米精深加工企业全年生产加工能力达30万吨左右,年产值14亿元;6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配套热电联产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中。这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师市商品玉米产业的产值还能翻一番。”四师可克达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