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都河畔红八连:书写农文旅融合新传奇

来源:胡杨网时间:2024-09-11 18:54:45 作者: 编辑:汪久艺 责任编辑:董利利 钟新

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丨开都河畔红八连:书写农文旅融合新传奇

胡杨网李萍

9月5日,“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主题采访团来到了二师二十七团八连,探寻这片被誉为“开都河畔红八连”的传奇故事。

二十七团八连的历史可追溯至1950年,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步兵六师十七团三营,可谓“根正苗红”的红色连队。现存的军垦大门、水磨砖晒场、苏式仓库旧址、老式烘烤房、子女二校、原党校遗址等一批遗迹,犹如岁月的使者,静静诉说着兵团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故事。

老一辈兵团人使用过的生活物件。 

这里曾是为部队提供优质种军马的场所,被称为“种马场”。1958年至1965年,种马场成功培育出优良杂交种马“焉耆马”共1753匹,为兵团屯垦戍边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体质坚实善走的“焉耆马”,是新疆三大名马之一,“焉耆马”的故事,是兵团第一代养马人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也是兵团精神的生动写照。

军垦大门,这座57岁的拱形建筑,见证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知识青年挥洒青春的岁月。他们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建起了这座具有浓郁兵团特色的大门,成为连队的标志。如今,军垦大门东侧墙体的41幅墙画,与大门遥相呼应,形成了红色历史文化墙,丰富了军垦大门的内涵。

二师二十七团八连苏式仓库旧址。

苏式仓库始建于1968年,历经风雨60多年。它曾是储存马料的仓库,后成为机耕农机的保养间。如今,它被改造成二十七团历史记忆陈列馆,连队老军垦、老战士、老职工曾经使用过的水缸、马槽等老物件、文物经过收集整理,放在苏式仓库里进行陈列展示,来讲述过去的故事,丰富它的红色底蕴。

啤酒花烤房是1980年建起的“楼房”,是二师二十七团党委支持农业产业、重视职工所需所求的见证。女职工们与男职工一起打砖、挑浆,建起了这座功能齐全的啤酒花烤房。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奋斗的历史。

八连退休职工 、如今已88岁的刘旦阳抚摸着当年使用的电焊机。

当天,八连退休职工、88岁的刘旦阳来到苏式仓库旧址,他曾在这里工作十余年。抚摸着当年使用的电焊机,这位连队第一代拖拉机驾驶员、拖拉机维修工感慨万千,“我们刚来的时候住地窝子,现在都住楼房了,变化那是翻天覆地。可惜啊,当年跟我一起来这儿的伙伴,好多都没了,这些老物件还在……”

近年来,八连依托风景秀美的开都河和丰富的红色军垦文化资源,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如今的八连,年均接待疆内外游客1.5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万元,“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连队先后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兵团文明连队”等荣誉称号。

二十七团八连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职工参与、共建共享”的机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治人居环境,绘就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的田园画卷;引领职工对闲置房屋进行“微改造”,打造特色农家乐,让职工吃上了“旅游饭”,实现就业有保障,生活品质节节攀升。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