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这个小团场,尽是文化人儿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09-13 10:45:02 作者: 编辑:郭辰雨 责任编辑:许灏

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丨这个小团场,尽是文化人儿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都满龙、孙永杰、王素凡、陈洋 通讯员杨艳霞

提起毛笔,孔加亮认真地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永”字。他说:“书法临摹,要先研究笔法,然后是线条和字形。更重要的是,不能照搬,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放下笔,满座称赞。

这是9月3日中午,在七师一二六团戈壁母亲美术馆开展的一场小型沙龙活动。孔加亮是戈壁母亲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想着自己的三五好友农事忙完,便邀来一道聚会,一来探讨书法心得,二来为即将举办的“喜迎双节庆丰收”基层文化能人书画作品展作准备。

9月3日,在七师一二六团戈壁母亲美术馆,基层文化能人聚在一起交流书法。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摄

“随手写的,献丑,献丑,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孔加亮摆摆手,示意众人过奖了。在他的面前,不乏有懂书法的,会绘画的,能剪纸的。他的身后,书法、绘画作品琳琅满目。

戈壁母亲美术馆利用废弃锅炉房改建而成,是七师胡杨河市唯一一家美术馆。戈壁母亲美术馆把兵团人屯垦戍边、战天斗地的豪情,将戈壁变绿洲的壮举,以摄影、油画、剪纸、书法等艺术形式记录下来,同时催生出一种新的美术流派——军垦油画。

“《北山之恋》《锻造》《丰收》……”环顾一周,孔加亮如数家珍,“你以为这些都出自名家亲笔,其实都是咱们这一圈儿的人,还有团场的普通文艺爱好者创作的!”

“我是团中学的体育老师、书法老师,会写几个毛笔字。”李建华说。

“我是团场的居民,这几年学了些绘画技巧。”邵经磊说。

教师、居民、职工……这些民间“书法家”“画家”,济济一堂,谦虚地向记者自我介绍。“是兵团精神和戈壁母亲文化滋润着我们。”大家一致表示。

一二六团是戈壁母亲的故乡,近年来,该团深入推进文化润疆,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以文化带动团场产业发展;全力做好文化传承工作,讲好兵团故事、传播兵团声音,增强职工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以前农闲时,很多人爱往棋牌室里钻。团场重视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棋牌室,走进美术馆、文化馆,如今连穿衣都讲究起来,那精气神儿,大不一样!”孔加亮说。

“是啊是啊,现在没人开棋牌室了。街上随便碰到一个人,指不定身上就藏着什么‘绝活儿’呢。”李建华说。

邵经磊是一名自由职业者,爱好绘画。“以前都是瞎画。听说这里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这个小团场,尽是文化人儿。”邵经磊慕名来到一二六团学习绘画五六年,“去年,我还办起了个人民间美术作品展,展出了48幅画作。”

近年来,一二六团平均每年举办50余场文化体育活动,职工群众自发组织的小活动更是数不胜数。截至目前,团场9人创作的作品入选自治区、兵团书画展,8人被评为兵团基层文化能人。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