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团结奋进共绘新画卷
胡杨网李萍
日前,“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天山南北唱新歌”集中采访团来到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一〇四团畜牧连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2008年,为响应团场牧民定居政策,三个山区牧场的牧民汇聚于此,成立了这个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牧民定居连队。从那时起,畜牧连便开启了它的发展征程。
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先后荣获“全国100个最美丽乡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7个国家级和3个兵团级荣誉称号。李萍 摄
一〇四团畜牧连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南部,距乌鲁木齐市区仅18公里,在乌鲁木齐市与南山森林草原生态游览区的过渡带上,宛如一座连接城市与自然的桥梁。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畜牧连的人们努力奋斗,积极开拓创新。
连队先后荣获“全国100个最美丽乡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7个国家级和3个兵团级荣誉称号,成就斐然。
走进畜牧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盛装打扮的女性欢快地跳着哈萨克族传统舞蹈黑走马,那独具特色的舞姿,以及舞者灿烂的笑容,瞬间让人感受到了这里的热情与活力。
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利用闲置工厂盘活资源,订单式生产哈萨克族刺绣模式,带动居家灵活就业者增加收入。李萍 摄
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哈萨克族刺绣展厅展出的绣品。李萍 摄
畜牧连哈萨克族刺绣展厅,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刺绣是哈萨克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工艺,从衣服、裙子到鞋帽、帕包,再到室内装饰用品,处处都能看到精湛的绣品。这里利用闲置工厂盘活资源,以订单式生产模式,打破了哈萨克族手工刺绣无法大批量生产的弊端,带动居家灵活就业者增加收入。刺绣工厂还积极开办实操课堂,接待各大院校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非遗技艺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肯弹唱传承人——米依娜·哈布尤拉为大家表演阿肯弹唱。李萍 摄
当日,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肯弹唱传承人——米依娜·哈布尤拉来到刺绣展厅,为大家表演阿肯弹唱,每逢节日喜庆、婚嫁礼仪,哈萨克族都要举行隆重的阿肯弹唱。2009年,阿肯弹唱入选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米依娜·哈布尤拉从16岁开始唱歌,经常参加团场及地方组织的文艺活动,积极参与各类阿肯弹唱活动,她的表演内容主要涵盖传统叙事诗和民歌,同时融入即兴唱词,展现出阿肯弹唱的独特魅力。
位于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的海力特智能植物工厂,集绿色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观光体验于一体。李萍 摄
海力特智能植物工厂则让人惊叹不已。它以高压细水雾・云雾栽培技术为特色技术支撑,集绿色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观光体验于一体。智能植物工厂占地面积约9000㎡,分为热带植物区、有机蔬菜生产车间、花卉育苗车间三个区。热带植物区引进种植香蕉、木瓜、百香果、莲雾、曼陀罗、金连翘、清香木、鸡蛋花树、龟背竹等160余种热带植物,让你在大西北也能领略到南方水果和植物的自然成熟过程。有机蔬菜生产车间采用现代科技农业无土栽培中最先进的云雾培技术,立体化种植土地利用率高,产量大,且绿色环保。花卉育苗车间的盆栽类花卉畅销各大花卉市场。这里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还带动了更多定居牧民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了“搬得下、留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
海力特智能植物工厂内,花卉育苗车间的盆栽类花卉畅销各大花卉市场。李萍 摄
畜牧连鲜花小镇同样别具特色。按照团党委提出的一产“调产业,优结构,重效益”目标,畜牧连引进新疆合创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打造新疆高端的融鲜花种植、批发、零售、观赏体验为一体的鲜花产业基地。这里海拔1300米,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发展现代先进设施农业的绝佳之地。经测算,全部改造完成运营鲜花产品后,可形成2600万元的销售收入,还能有效解决全体定居牧民的就业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在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哈萨克刺绣展厅、海力特智能植物工厂、畜牧连鲜花小镇三个点位各具特色,共同绘就了一幅团结奋进、繁荣发展的新画卷。这里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在天山南北唱响了新时代的新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一家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