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剪纸焕发新活力”
叶云清、李嘉成
9月15日,张祖英(右二)在向观众教授传统剪纸技艺。李嘉成 摄
近日,二师铁门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古其张氏剪纸”参加了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第四代“张氏剪纸”传承人张祖英身着一件长5米的红色剪纸汉服亮相,引来观众的围观与赞叹。
“我从4岁就跟着奶奶学剪纸,现在已经58年了。我的外曾祖母、祖母、父亲到我的儿子,现在已传承五代人了。”张祖英说起她的剪纸人生,总是滔滔不绝。“我从小就喜欢剪纸,看到花草水果之类,看到就想画一画、剪一剪,用梧桐树的叶子也可以撕出一朵小花的样子。”
张祖英出生在湖北随州,1986年,她跟随丈夫来到二师二十九团,承包梨园,种植棉花。她每个月都会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买剪纸用品。
“我现在退休了,更要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张祖英信心满满地说。
张祖英一门心思投入到剪纸艺术上,曾经工作过的棉田、梨园都成了她创作灵感的来源。她还将兵团的人文故事融入到她的剪纸作品中,让更多人了解兵团。在张祖英看来,通过剪纸把兵团的故事传播出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曾经在二十九团园一连当过职工,刚开始是人工拾棉花,现在都是机采棉。我们兵团不断发展进步,我都想在剪纸作品中表现出来。”张祖英说。
剪纸是个细心活,还要有绘画的天赋,才能创作出一幅完整的作品。近年来,她创作的《将军河》《梨韵风情》《丝路雄关》等作品,生动展现了团场的发展变化,描绘了职工的幸福生活。
“创作梨韵风情的时候,我每晚工作到半夜,因为晚上安静,思维比较清晰,想象力也丰富。有时候晚上刚入睡,突然有灵感了,然后就赶紧起来去创作。”张祖英说。
今年6月,张祖英创作的长4.5米、宽1.3米的大型剪纸作品《将军河》在二十九团博古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经展出,就让观众惊叹不已。整幅作品共分王震将军、丝路雄关、万亩棉田、住房变迁、城市景色、交通出行等7个篇章,展现了兵团人将荒漠变良田、在戈壁建绿洲的真实场景,整幅作品近看疏密有致,远看气势磅礴。
“我就是想通过剪纸艺术作品,把我们的兵团精神发扬光大。”张祖英说。
2023年,“张氏剪纸 ”入选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祖英经常走进校园、连队(社区),举办剪纸讲座和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剪纸爱好者。她不仅免费教学,还免费提供材料,带动越来越多人关注和参与剪纸这一非遗项目。她深知,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剪纸,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我也想用剪纸的方式,把民间的艺术、民间的文化、民间的传统传授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喜欢剪纸,让剪纸焕发新活力。”张祖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