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托云牧场里的柯尔克孜族“绣娘”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时间:2024-09-26 09:22:12 作者: 编辑:汪久艺 责任编辑:许灏

托云牧场里的柯尔克孜族“绣娘”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冬梅、加那提·托力肯

在白色毡布上剪出模型,用铅笔绘出精美图案,再在侧沿镶上黑色的绒条和绣品,然后熟练地踩着缝纫机,神情专注地敲击手里的尖针……9月22日,在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帕米尔刺绣合作社,柯尔克孜族妇女在此飞针走线。针线起落间,一个个精致的柯尔克孜族刺绣毡帽图案便有了模样。

9月22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帕米尔刺绣合作社,“绣娘”们正在飞针走线。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冬梅 摄

在刺绣展示区,枕头、布单、毡毯等图案精美、色彩缤纷、针法细腻的绣品让人眼花缭乱。在展示区一侧,柯尔克孜族毡帽制作技艺传承人吐孔·沙热正在和社员们赶制绣品。

柯尔克孜族刺绣多以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为题材,主要用于装饰服装、枕头、布单、毡毯等,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吐孔·沙热今年41岁,10岁那年,她在母亲手把手指导下,制作了第一顶毡帽。初中毕业后,她在乌恰县的服装店里当学徒,掌握了刺绣和服装制作的技术。之后还先后多次到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学习刺绣技术,为自己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9月22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帕米尔刺绣合作社,“绣娘”们正在飞针走线。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冬梅 摄

“我对刺绣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就想通过合作社这一平台,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谈及创办合作社的初衷,吐孔·沙热说道。

吐孔·沙热创办合作社带领牧场妇女一起致富的想法,得到了托云牧场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工艺,带动牧场妇女增收,2015年,托云牧场筹资购买缝纫机、布匹、丝线、刺绣机等设备,帮助吐孔·沙热办起了帕米尔刺绣合作社。

加米亚提•司马义是一名退休教师,照顾家庭的闲暇之余,她便来到合作社跟着吐孔•沙热学习做手工,学会了一手漂亮的针线活。“退休金加上刺绣,一个月收入有一万多元。”加米亚提•司马义说,如今她家买了房子、车子,生活越来越好了。

今年39岁的吐尔地布·霍吉西是一位护边员,每逢休息时,她便来合作社做手工。“除了每月工资,刺绣每月还能有3000元的收入。”吐尔地布说,她有空就来,有时候一绣就是一整天,也不觉得辛苦,这种时间自由、多劳多得的工作模式,让她找到了增收新路径。

如今,合作社有社员60名,熟练“绣手”43人。

托云牧场位于喀喇昆仑山北端、天山南麓,是我国最西端的兵团团场。目前,帕米尔刺绣合作社通过零售与接订单等方式,将生产的床上纺织品、家居纺织品、服装等销售到周边地区。“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托云牧场和柯尔克孜族刺绣。”吐孔·沙热说。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