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非遗戏曲发“新枝” 新疆“小古丽”唱大戏

来源:胡杨网时间:2024-09-29 22:49:56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许灏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非遗戏曲发“新枝” 新疆“小古丽”唱大戏

胡杨网讯(胡杨网唐媛媛 通讯员朱殿新、晁嘉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六师芳草湖农场,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迷糊戏,正在以“戏曲进校园”等形式,让戏曲之花开满校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心中。在“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天山南北唱新歌”集中采访活动期间,记者来到六师芳草湖农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过一个沟,转一个弯,一步一步走向前……”伴随着锣鼓一敲、音乐一响,几名小演员惊艳亮相舞台,轻盈矫健,动作娴熟,他们表演的迷糊戏《大家喜欢》选段赢得满堂喝彩。

孩子们表演迷糊戏中.jpg

孩子们表演迷糊戏。唐媛媛 摄

迷糊戏,原称眉户,眉户又称“迷胡”“清曲”,为陕西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在中国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迷糊戏逐步开始衰落。

2007年,六师五家渠市组织力量对迷糊戏抢救、挖掘、整理。2008年6月,六师五家渠市申报的迷糊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2年,六师五家渠市采取“戏曲进校园”方式,成立戏曲社团,教授学生传唱迷糊戏,推广迷糊戏。也正是那时起,一批批“10”后成为传唱迷糊戏的新生力量。

如今,在六师芳草湖农场,越来越多的孩子和苏买亚·亚生一样,在校园文化中感受迷糊戏的魅力。

“学校通过教育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迷糊戏进行广泛宣传,学生们通过对迷糊戏的认识和了解,意识到了文化遗产的宝贵。”六师芳草湖官地小学校长李志凯介绍道,后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将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通过小手拉大手,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迷糊戏能走进千家万户。

六师芳草湖官地小学学生们表演迷糊戏.jpg

六师芳草湖官地小学学生们表演迷糊戏。唐媛媛 摄

截至目前,官地小学学习迷糊戏的学生由三五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个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参加了50余场的外出活动。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退休职工也承担起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重任,今年68岁的高飞元就是其中之一。

六师芳草湖农场迷糊戏团队乐队成员在表演中.jpg

六师芳草湖农场迷糊戏团队乐队成员在表演。唐媛媛 摄

凭借对迷糊戏和音乐的喜爱,退休后“吹拉弹敲”样样精通的高飞元加入了迷糊戏队伍。2020年,高飞元被推选为芳草湖农场戏曲协会主席和新疆迷糊戏协会负责人。作为迷糊戏协会最早的一批成员,高飞元见证了迷糊戏在新疆的变化。

在高飞元看来,加入迷糊戏传承团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让迷糊戏的传承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乐器从自己凑钱买,大家自愿来练习,到如今乐器、服装、道具由农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提供,条件改善了很多,越来越多业余爱好者愿意加入团队。”高飞元说。

六师芳草湖农场迷糊戏团队成员排练中.jpg

六师芳草湖农场迷糊戏团队成员排练。唐媛媛 摄

如今,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迷糊戏吸引了五家渠市及周边团场大批戏迷。曾经是排解乡愁、自娱自乐的民间弹唱小调,经过世代传唱和创新,迷糊戏形成了独特的兵团特色。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