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讲好兵团故事 传承兵团精神
石河子讯(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徐敏、秦俊伟)展馆外,不时有游客在王震将军雕像前合影;馆内熙熙攘攘,解说声此起彼伏,回荡在大厅内……
9月22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和周边团场连队以及地方县市到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干部。
“近几年,参观者兴趣浓、热情高,人数相比往年成倍增长,今年以来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的人数达到65万人次。”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馆长甘霖告诉记者,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已成为了解新疆、了解兵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窗口。
游客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徐敏 摄
2021年,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对基本陈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进行第三次全面改陈升级,通过1500余幅图片、1500多件(套)文物实物、多媒体显示屏、触摸互动屏等形式,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现可歌可泣的兵团建设发展历程。
走进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仿佛走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那些珍贵的展品和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军垦人的奋斗与奉献精神。
游客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徐敏 摄
“博物馆再现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观看视频影像的时候,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湖南游客赵国章说。一件件鲜活的文物、一段段珍贵的视频、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让不少参观学习的党员眼眶湿润。
用活文物资源,弘扬兵团精神。2023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开展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系列红色课程成功入选100个精品项目“现场教学类”名单。
该系列红色课程从实践出发,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基础,选取了一级文物一件军大衣、陶峙岳将军的党费证、军垦第一犁和一台莫特斯拖拉机4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讲述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形成了面向中小学校、社会公众不同的系列思政课。
“目前,我们制作的小学第一课《一粒红色的种子》、中学第一课《信念铸忠魂》、中学第二课《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红色教育课程,在石河子垦区43所中小学校开讲,近6万名学生受益,使革命文物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甘霖说。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还与石河子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社会实践合作协议,将兵团精神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送到了基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