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在这里,与英雄部队隔空相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纪晓贞、赵宇
“当年,我跟父母住过地窝子,吃过麸皮。那时候是真苦,但他们从不叫苦、不喊累,每天只想着一件事——建设好祖国的边疆。”9月25日,七师胡杨河市退休职工付肃新与30余名“兵二代”专程来到一师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参观,回想起昔日军垦战士战天斗地、誓将戈壁换新颜的奋斗历程,他感慨万千。
锈迹斑斑的爬犁、坎土曼,一张张地窝子、干打垒的黑白照片……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内1万余件展品的背后,是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奋斗故事。游客们通过展品,与这支英雄部队隔空相遇,沉浸式感悟军垦文化和兵团精神。
为了更生动地讲好兵团故事,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66岁的“银发讲解员”队伍,他们大部分是“兵二代”,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过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63岁的武琳琳就是其中的一员。
武琳琳的母亲是“塔河五姑娘”中的赵桂荣,从小就听母亲讲他们的故事,加之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武琳琳对那段岁月感触很深。从军垦战士的英勇事迹到地窝子的艰苦生活,从开荒种田的艰辛历程到戈壁绿洲的诞生,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经她娓娓道来,打动了许多参观者。
“他们的讲解生动再现了那段光辉岁月,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兵团人的爱国情怀。”来自北京的游客刘梦柯感慨地说。
自2009年开馆以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已累计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近年来,纪念馆持续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积极抢救、征集文物史料,深入挖掘线索,广泛收集、丰富展览资源,不断改进讲解工作,着重挖掘文物和老物件背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同时,通过对讲解员进行集中培训,提升讲解的生动性和沉浸感,将这支英雄部队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兵团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