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咱种棚户不管遇到啥问题,一喊她就到!”

来源:兵团日报-团炬时间:2024-10-04 22:39:02 作者: 编辑:汪久艺 责任编辑:杨波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咱种棚户不管遇到啥问题,一喊她就到!”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纪晓贞、赵宇

九月底,十三师黄田农场五连大棚种植户张海生的丝瓜大棚里,郁郁葱葱的丝瓜藤上挂满了翠绿鲜嫩的丝瓜。

“再过段时间这茬丝瓜就能熟了,丝瓜采摘期长达半年,从2月持续到11月,一个大棚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元。”张海生算起经济账,脸上笑开了花,“咱能挣上钱,多亏了农场里的‘种棚专家’!”

丝瓜大棚里,郁郁葱葱的丝瓜藤上挂满了翠绿鲜嫩的丝瓜。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纪晓贞、赵宇 摄

张海生口中的“种棚专家”,是黄田农场五连职工朱广兰。

2008年至2009年,十三师新星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职工群众多元增收。当不少人还在犹豫观望时,勇于尝试新事物的朱广兰承包了两座大棚,种植茄子、豆角、黄瓜、丝瓜等蔬菜,成为了黄田农场第一个种植大棚蔬菜的人。

在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朱广兰几乎一天有15个小时都“泡”在大棚里,查资料、联系专家,琢磨蔬菜种植技术。

眼见着大棚收入节节攀升,朱广兰打心底里觉得自己富了不算富,得带动大家一起富。

朱广兰在丝瓜大棚里接受记者采访。张冬梅 摄

朱广兰开始在连队推广大棚种植,分享种植经验。受到朱广兰的影响,7年前,张海生承包了一个大棚,开始种丝瓜。

“丝瓜经济效益高,就是难伺候。”张海生说,到了授粉期,每天下午定时定点得到棚里人工授粉,每个生长节点都得仔细盯着,不然丝瓜就“闹脾气”。

然而两年过去,自己精心伺候的丝瓜产量还是低。

同样的棚和土,咋就自己产量不高?张海生满心疑惑地向朱广兰求助。

“丝瓜生长过程中,得定期掐尖打叉,这样营养才能供到瓜上,结出来的瓜品质高。”朱广兰的指导,让张海生醍醐灌顶。

次年,张海生一个棚的丝瓜产量从一吨涨到了两吨。产量翻倍,收入也翻倍,信心大增的他又扩大种植了一个棚。

如今,张海生也成了连队种丝瓜的“行家”,但说起种植技术,他连连给朱广兰点赞:“我的种植技术都是跟朱广兰学的,咱种棚户不管遇到啥问题,一喊她就到。”

对此,朱广兰的邻居石军辉也深有感触,在朱广兰的带动下,石军辉种了4个棚的西红柿,每年收入十余万元。

“她种植经验丰富,苗生了什么病,该怎么治,她一看就知道,我们需要帮忙的时候,她从来不推辞。”石军辉说。

广施援手,兰薰桂馥。眼下,朱广兰承包了3座蔬菜棚,同时还经营着一家农资店。她一手帮扶起来的20多户职工群众家庭收入也在稳步提高。

近年来,朱广兰先后获得兵团劳动模范、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2023年,朱广兰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如今,闲不住的朱广兰又开始琢磨起了建设采摘园、发展乡村旅游的事。她说:“我计划带领更多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让大家的生活更富裕、更红火。”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