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丨织密民生“保障网” 书写温暖“新答卷”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素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代洪流奔涌向前,社会进步一日千里。
近年来,兵团各级各部门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援疆力量,广大职工群众美好生活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
水碧天蓝生态美
游客在十二师头屯河谷森林公园游玩赏景(资料图片)。
秋日的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街道上。八师石河子市退休职工胡有才躺在小区楼下的摇椅上,眯着眼打盹。不远处,幢幢楼房错落有致,红色的楼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夺目。
“现在住进了宽敞的楼房,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幸福了呢。”胡有才指着不远处新增的“口袋公园”,笑着和记者讲述这些年生活的变化,感叹如今就像住在“花园里”一样。
每天清晨,在胡杨公园锻炼身体、散步,再到公园里坐一会儿……这是家住三师图木舒克市碧水花苑小区的张天迎接新一天的“仪式感”。
“公园就在家门口,风景好、空气好,最适合早起跑两圈,一天的精气神可足了。”张天笑着说,“有时候跑步,看到公园里的花花草草,忍不住拍两张照片,还会发到朋友圈,大家都夸太美了。”
三师图木舒克市东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毗邻,直线距离不过几十公里,过去风沙肆虐时,整座城市被黄沙笼罩是常事。然而,这座位于沙漠边缘的城市,近年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
“2023年,图木舒克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较2018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地表水连续5年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三师图木舒克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亮介绍。
近年来,兵团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当好生态卫士,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让蓝天碧水净土成为职工群众美好生活的落脚点。如今,走进兵团各师市,总能听见那句感叹:“这里真美!”
大道通衢天地宽
鸟瞰二师塔里木垦区团场公路(资料图片)。
“过去只能眼看着戈壁荒滩干着急,谁能想到如今想去哪就能去哪,自驾或者乘火车、飞机都非常方便,出行变得轻松又简单。”今年89岁的一师阿拉尔市居民孙长富感叹道。
如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里木河畔,一条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一道道铁轨连接各个城市,一条条航线开通极大缩短了出行时间……在一师阿拉尔市,“说走就走”已经成为现实。
眼下,在G3036阿克苏至阿拉尔高速公路项目第二合同段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200余名工人和170余辆大型机械设备在各个作业点抢抓工期,全力施工。
阿阿高速是首条兵团主导修建并列入国家公路网的高速公路,也是兵团“十四五”规划战略通道建设项目。项目计划工期3年,建成后,阿拉尔至阿克苏车程将缩短1小时。
不只是公路。2022年6月16日,随着140余名乘客在阿拉尔塔里木机场安全着陆,阿拉尔塔里木机场正式通航。
“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从阿拉尔市到达乌鲁木齐市。这在过去真不敢想。”孙长富说。
通航不到两年,阿拉尔塔里木机场就创下奇迹。2023年12月29日16时,阿拉尔塔里木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万人次,提前7年实现规划年(2030)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的目标。
交通兴,百业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天山南北,一个个交通建设项目捷报频传: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图木舒克铁路、阿克苏至阿拉尔铁路相继建成运营,石河子花园机场、图木舒克唐王城机场实现通航,兵地交通融合项目新疆首条沙漠高速公路S21阿乌(阿勒泰—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哈密兵地融合大道通车……由点成面、由面到网,兵团大交通网络格局已初具雏形。
均衡发展提质效
在十师北屯市总医院,援疆医生马宪平(左)在问诊(资料图片)。
从六师北塔山牧场畜牧二连卫生所退休后,阿布拉依·肯杰台一有时间,就会去奇台医院北塔山牧场分院转转,看看新型的仪器、问问前来看病的牧工,在他眼里,这一切都来之不易。
“现在牧场医院建起来了,各类医疗设备也更加齐全,牧工们看病越来越方便了。”阿布拉依·肯杰台说。
对此,阿布拉依·肯杰台的老师李梦桃也感慨万千。今年是李梦桃进疆的第60个年头,在北塔山牧场工作期间,李梦桃走遍了北塔山的沟沟坎坎,买来各类书籍钻研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妇产科等各方面的医学知识,渐渐成为牧区救死扶伤的“全科医生”。
“如今牧场的医疗条件,和我那时候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李梦桃笑着说,“现在,牧工们不舒服的时候,在牧场医院就能治疗,遇到疑难杂症还能跟北京、上海的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北塔山深处,就医环境正不断改善,牧工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从过去的骑马上门看病,到如今头疼脑热到连队卫生室就能解决,这让李梦桃无比心安。
三师四十二团教师顾聪带领学生体验VR设备(资料图片)。
从教38年的兵团二中退休教师田恒亮,提起如今的教学方式感慨万千:“现在,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设施应有尽有,教学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了。”
多年来,兵团二中积极探索小初高教育教学一体化建设,在推动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同时,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汇聚优质师资力量,集中攻关破解教育教学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今年,兵团二中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我们还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兵团二中校长徐蓉介绍。多年来,兵团二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与兵地20余所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校本培训、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活动,有力促进兵地教育事业融合发展。
不只是兵团二中,兵团各学校在专注练好“内功”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学优势,不断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着力量。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教学、科研到实践,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一幅人才茁壮成长的美丽画卷,正在兵团各垦区徐徐展开。
同心援疆结硕果
秋日的兵团,风景如画。行走在天山南北,无论城市社区,还是团场连队,到处可见喜人变化。
这些变化与党中央亲切关怀、举全国之力深入推进对口援疆密不可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19个援疆省市及中央国家机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对口援疆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领域之广前所未有。
产业援疆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援疆省市根据受援师市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把发展产业作为增强兵团“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持续深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加快构建兵团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民生领域一直是援疆工作的重点。各援疆省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援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援疆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解决了一批基层难点堵点痛点焦点问题,极大改善了受援师市基础设施和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援疆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各援疆省市在智力援疆领域持续耕耘,不只“输入”先进的硬件,更持续为受援地选派紧缺人才,“输血”的同时更注重“造血”。
近年来,在中组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对口援疆省市大力支持下,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实现从“零星选派、单兵作战”到“组团选派、集体作战”的转型,柔性人才援疆、科技人才援疆为兵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棠棣花开,枝叶相扶。对口援疆,这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行动将全国人民的心同兵团儿女的心紧紧相连,为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图片均据兵团日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