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谱写乡村振兴“奏鸣曲”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10-10 09:45:18 作者: 编辑:汪久艺 责任编辑:许灏

谱写乡村振兴“奏鸣曲”

编者按

乡村振兴既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兵团各师市、团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扎实推进美丽连队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谱写一曲产业强、连队美、文化兴、职工富的乡村振兴“奏鸣曲”。

十三师黄田农场:“党建+合作社” 引领群众奔富路

谢增杰、郭曼玉

十三师新星市云田漠色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在晾晒辣椒(摄于9月25日)。郭曼玉 摄

金秋,大地处处丰收。

9月25日,笔者走进位于十三师黄田农场的新星市云田漠色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辣椒基地,翠绿的枝叶下,挂满饱满匀称的草莓椒,工人们正忙着采摘。

在地头,笔者遇到了该合作社社长钱海强和几名职工群众。

“小钱,今年,你可是带我们赚‘大钱’了。明年我要再多投点!”

“钱社长,明年我想加入合作社,跟你们一起干!”

……

钱海强不仅是该合作社的社长,也是二连党支部支委、副连长。他笑得灿烂,一口允诺:“叔,姨,等辣椒卖完,咱大家伙儿开个会,商量一下明年咋干。”

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是推进党的“三农”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黄田农场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发展模式,由各连队党支部书记、连长先行示范,牵头组建合作社,因地制宜培育本地特色产业,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钱海强今年33岁,是土生土长的二连人。2018年被分配到连队工作后,他一直在琢磨,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2023年年初,大伙儿凑在一起闲聊:“明年,靠啥挣大钱?”

“这两年,种辣椒,挺赚钱。咱们试试?”前期,钱海强做了大量市场调研:一是辣椒好种植;二是市场行情好。

二连职工郭文喜说:“小钱,你见过世面,脑子也活,还是咱二连娃,你带头,叔伯们放心!”

就这样,新星市云田漠色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决定开始种植辣椒。

2023年,合作社入股社员13名,入股资金230万元,辣椒种植面积660亩。

在整个过程中,十三师新星市和黄田农场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合作社提供了130万元的贴息贷款。

为更好运营,合作社换了新模式:资金入股、能人带头、市场运作。

啥意思?

社员们只投钱,不参与管理;

咋种,咋管,技术人员说了算;

按股、按劳分配,年底分红。

合作社社员常有明主管技术,啥时候打药、浇水、拔草,他说了算。除了入股资金分红之外,他这部分技术费用是单独计算。

这不,去年挣了钱,大伙儿信心更足了。

今年,合作社入股社员25名,入股资金600余万元,辣椒种植面积1500亩!

徐世林今年60岁,是合作社社员,他告诉笔者:“连里啥事都为我们考虑,看今年辣椒这长势,收入差不了!”

“连里种辣椒是第二年了,社员多了,亩数也多了。连队就想发展规模化种植业,让职工群众把钱挣了。”钱海强告诉笔者。

特色农业不仅富了社员,更让不少职工实现“家门口”务工增收。“今年的辣椒卖相好,产量又高,迎来大丰收。我把地租给合作社,每年租金5万元。然后在这里打工,从开春到现在,每月6000元工资。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我感到很满足。”提及当下的日子,二连职工黄勇喜笑颜开。

钱海强带我们来到晾晒场,金黄的太阳、火红的辣椒与社员们脸上灿烂的笑容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别样的“晒秋图”。

擦拭其中一颗,轻咬一口,辣椒整体口感偏甜,略有辣味。

钱海强告诉笔者,合作社种植的辣椒品种有两个,红宝2号、红龙23号,属于色素辣椒,抗虫害能力强、好管理,成熟后有一拃长。这是当下新疆市场最受欢迎的色素辣椒,而且还是由兵团的一家农业企业研制的品种。

钱海强说,这两个品种,市场特别认可。这两天他正在山东跑市场,预估价格在每公斤10元左右。

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按平均亩产750公斤,均价每公斤10元计算,减去成本,每亩地收益在2000元左右。

眼瞅着挣到了钱,社员们心里高兴,钱海强扩大合作社规模的底气也更足了。这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嘿嘿一笑,信心满满地说:“我要加强学习,多了解市场,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带领大伙儿过上更红火的日子。”

十二师三坪农场:种植特色果蔬 鼓起职工“钱袋子”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冯晓玲 通讯员马玉洁

十二师三坪农场聚桃源采摘园种植户在采摘黄瓜(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常驻记者冯晓玲 摄

金秋时节,田畴沃野,生机勃发。

“今年年初在师农科所的帮助下,我们种了100亩西梅树,这也是十二师第一次大规模栽种西梅树。”10月8日,十二师三坪农场三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迪里木拉提·阿布都克热木说。

西梅口感酸甜,营养丰富,市场价格相对较高。预计2026年,这批西梅树挂果上市后,将成为三坪农场的特色产业,带动职工群众收获好“钱”景。

今年4月初,十二师农科所联合三坪农场三连新疆鼎创生产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西梅树。

“新疆冬天寒冷,最低能达到零下30摄氏度,师农科所从2018年开始,就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筛选抗寒的杏李品种,最终从黑龙江省农科院、吉林省农科院引种了十几种抗寒杏李品种,经过四五年培养,加上品种改良,确定了西梅树这个品种,并成功在三坪农场定植。”十二师农科所新技术推广科副科长梁武军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新业态?怎样帮助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三坪农场用果蔬产业多样化发展的生动实践,给出了答案。

三坪农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郊26公里处,北疆铁路、乌奎高速公路、乌昌大道横贯农场,距离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10公里。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三坪农场因地制宜发展西梅、玉露香梨、草莓等特色果蔬种植业,以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乡村休闲旅游线路等为抓手,发展“美丽经济”。仅今年上半年,三坪农场就接待游客40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性收入1.5亿元。

9月28日,在三坪农场草莓主题公园的温室大棚内,种植户朱志杰正在检查甘蔗和沃柑的长势。

“我主要种植甘蔗和沃柑树,甘蔗预计明年1月上市,其他果树需要3至5年迎来旺果期。”朱志杰说。2022年,朱志杰在哈密尝试“南果北种”,成功种植了沃柑树。今年,他在三坪农场草莓主题公园承包了5座大棚,进行“南果”试种。

“三坪农场靠近乌鲁木齐和昌吉两大消费市场,我们选址在这里,除了客源充足外,也便于后期宣传推广采摘活动。”朱志杰说,后续他还将对芒果、香蕉、凤梨、木瓜等新品种进行栽培和改良试种,让更多南方水果从三坪农场走向市场。

从露天粗放种植到大棚精细管理,从零散经营到规模化种植,从种植户摸索尝试到多部门密切配合,经过数年发展,三坪农场围绕打造现代化田园观光农业、现代都市农业,大力引进特色果蔬品种,鼓励和引导职工群众精准创业,帮助其新建仓库、注册商标、加工产品,并通过种植户与商场、超市等商家加强业务合作,进一步拓宽线下销售渠道,让越来越多消费者品尝到三坪农场的优质特色果蔬。

在三坪农场二连“原味”果蔬采摘园,草莓西红柿、特色圣女果、彩色辣椒、冰激凌萝卜、紫色大白菜等“新奇果蔬”大量上市,让游客目不暇接、大饱口福。“这里的果蔬,吃起来有小时候的味道,来这儿采摘心情特别好。”10月2日,乌鲁木齐游客陈涛说。

“我有40多亩地,种了20多种特色果蔬,每到夏秋采摘季,游客络绎不绝,大多是回头客,果蔬一点不愁卖。”“原味”果蔬采摘园种植户孙选州高兴地说。

“近两年,三坪农场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仅新建了40座温室大棚,种植阳光玫瑰、草莓、沃柑、香蕉、芒果等优质水果品种,还通过招商引资,打造占地90亩的玉露香梨产业示范基地,形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大型农业基地。”三坪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周杰说,三坪农场还将不断丰富特色果蔬种植品种,鼓起职工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十四师一牧场:农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马春燕 通讯员祁世杰

航拍十四师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景区一隅(资料图片)。刘秋月 摄

“我是东北人,大学毕业了来新疆旅游。我第一次见到巍峨的昆仑山,山脚下的牧场绿油油的,一望无际,有很多羊在悠闲地吃草。我以前只登过长白山,到了这里感觉非常震撼,景色很壮观。”10月2日,在十四师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景区,辽宁游客崔华彧激动地说。

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山之祖的神秘与雪域草原的辽阔在这里相知相遇,历史文化、军垦文化和民族风情在这里融汇。景区中冰川雪峰与高山草地垂直分布,天象和气候景观极为丰富,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近年来,一牧场倾力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小镇,实施军牧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线道路建设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招引民宿、酒店、低空飞行等配套服务及项目落地,提升景区服务能力,丰富游客旅行体验。2022年,一牧场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2023年12月,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景区荣获“全球低碳生态景区”奖项。

一牧场将特色农业种植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抓农业、促旅游、增效益的良好局面,努力打造一牧场“观光旅游、特色采摘”名片,助力职工群众增收、农业增效。

不久前,记者走进一牧场蓝湖生态园,只听一阵阵欢声笑语传来,职工麦麦提巴拉提·奥布力塔日正在晒制杏干,一车车的杏子堆成了“小金山”。

一牧场海拔高、温差大、光照时间充足,所产杏子个大、色艳、质地酥软、香甜可口。“我们的杏子成熟比较晚,采摘完晾制过程大概需要1个月,杏干的味道很好,来这里的游客大多会购买。”麦麦提巴拉提·奥布力塔日说。

麦麦提巴拉提·奥布力塔日和工人们一起将杏干翻面、过筛,动作娴熟、有序。

“目前,蓝湖生态园的杏子已经收获晾晒完毕。蓝湖生态园一期、二期共种植杏树297亩,预计收获杏干6吨左右,按市场价每公斤20元,杏干产值可以达到12万元,亩均效益能达到400元左右。”10月8日,一牧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主任郑志华说。

自2017年以来,一牧场立足资源禀赋和自身实际,山上山下联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团场。山上主要建设昆仑山大峡谷景区,山下打造蓝湖生态园景区,建设团镇旅游综合体,绿化美化蓝湖生态园2500亩荒漠化山地。目前,该场已种植各类果树50.8万株,并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鼓励职工群众种植火龙果、蟠桃、西瓜、草莓、雪菊等。

与此同时,一牧场还连续举办了十一届昆仑山大峡谷旅游文化节,精彩的文艺节目、低空飞行展示等特色活动、美味的特色小吃、特色农副产品展销等,令游客流连忘返,也让职工群众的“旅游饭”越吃越香。

一牧场麻辣烫摊主布威麦尔耶姆·依敏这两年明显感觉到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她家的生意很红火。她说:“一牧场每年会举办旅游文化艺术节,让我们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生意别提多好了。”

一牧场把戈壁荒滩变成了遍地生金的良田,新一代牧场人在这里挥洒汗水、创造奇迹。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昆仑山脚下徐徐展开。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