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托起幸福“夕阳红”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10-10 09:45:18 作者: 编辑:汪久艺 责任编辑:许灏

托起幸福“夕阳红”

编者按

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兵团各师市针对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老年助餐、居家助老、养老照护等基础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养老机构、物业服务、社会组织等开展助餐、助医、助行等老年人急需的服务,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十二师因地制宜开展老年助餐服务——

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贾芦桐

十二师西山农牧场长者食堂内,附近居民在用餐(资料图片)。贾芦桐 摄

9月29日,午饭时间,十二师西山农牧场长者食堂内饭菜飘香,各式菜肴盛在保温格里,冒着热气。西山农牧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食堂负责人李慧哲热情地招呼着前来就餐的老年人:“叔叔、阿姨先在里面坐会,今天的午餐是烩丸子、炒茄子、西红柿炒鸡蛋。”

“在长者食堂吃饭很方便,饭菜可口,心里也很温暖!”83岁的何银山是长者食堂的常客。

如何破解老年群体“一餐热饭”难题?近年来,十二师考虑到老年人口规模、用餐需求和服务半径等因素,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采取新建改建、依托配建、辐射带动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增加助餐服务供给。截至目前,十二师民政局已拨付111万元在一〇四团、头屯河农场、西山农牧场等地开展试点,提升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目前,我们食堂每天提供的菜品有3种,两素一荤,60岁以上的老人一份餐食12元。”李慧哲说,考虑到老年人的口味,食堂多制备少油少盐的清淡菜品,现在,每天在食堂用餐的老年人有40余人。

除了提供优质餐食,西山农牧场还注重就餐环境的营造。长者食堂装修温馨雅致,不仅能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还设有老年活动中心,添置书报架、棋牌桌、图书角等文娱设施,确保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这里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头屯河农场康悦养老院,笔者看到了另一种助餐服务模式,工作人员利落地将饭菜打包好,准备送往居民区附近的物业公司。

“我们调研发现,周边有许多孤寡、独居老人,都盼着吃上一顿热乎饭,可他们自身行动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往往是‘做一次饭,吃好几顿’,营养也跟不上。”头屯河农场康悦养老院院长李世刚介绍道,考虑到养老院就餐区距离居民区较远,他们便与周边的物业公司紧密合作,将打包好的饭菜定期送往居民区,确保每位有用餐需求的老年人都能及时享用到新鲜、营养的餐食。

这项服务的推出,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的就餐选择,也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了慰藉。许多人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这份来自社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和充实。

“十二师老年助餐服务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师民政局将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开、三年规范’的计划,采用养老服务机构、餐饮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物业服务、公益慈善与助餐结合的模式,同时优化餐食配送服务,因地制宜持续扩大老年助餐服务供给,逐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十二师民政局工作人员许耀辉介绍道,下一步,十二师民政局将联合多部门出台三年实施方案,出台相关运营和建设补贴政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

截至目前,十二师共建成老年助餐服务点5处,为老年人提供暖心服务。

从“养老”到“享老”

——五师怡佳养老院开展康复保健理疗工作小记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郭晓维

10月8日,五师怡佳养老院康复保健理疗室医生何冬梅(中)在辅导老人进行肢体训练。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郭晓维 摄

10月8日9时30分,何冬梅准时出现在五师怡佳养老院三楼的康复保健理疗室。此时,已经有四五位老人在这里等候了。何冬梅把老人逐个安排在相应的仪器上。一番操作后,何冬梅累出了一头汗,还没休息一会儿,又有护理员送老人过来进行治疗。

三楼的这个房间,原本是一间活动室,今年3月正式改为康复保健理疗室,老人有需要时,就会来到这里进行保健按摩或者部分康复治疗。

“大家对康复保健理疗室的认可度很高。我已经退休了,目前是被返聘在这里工作。”何冬梅说。

何冬梅是五师怡佳养老院的保健医生,自从养老院成立后她就在这里工作,已经有16年了,成立康复保健理疗室一直是她的心愿。“老年人身体经常会出现各种不适,这些不适有些是疾病引起的,有些是器官功能退化引起的。如果采用中医技术进行保健和理疗,老人们的病痛就能缓解。”何冬梅说。

肺功能保健仪是五师怡佳养老院老人们最喜欢的仪器,这台仪器可以帮助排出肺部积痰,对改善肺功能也有一定的效果。“现在天气变冷了,增强肺功能就是在增强抵抗力。”何冬梅说。

今年87岁的杨建设(化名)就很喜欢做这个项目,他说:“我都是每天下午来做,做了之后,晚上睡觉会舒服很多。”

从每天清晨进养老院上班,到晚上回家,何冬梅感觉每天都“累得够呛”。“还是人手不够,要是人手充足,我们还有许多项目可以开展起来。”何冬梅感慨道。

人手不足,一方面体现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短缺,另一方面,则是护理员人手严重不足。

“来理疗的老年人中,有些身体条件好的,可以自己来三楼进行治疗,有些行动不便或者记忆力较差的,需要每天去房间接送;康复过程中,也需要有人进行陪护。”何冬梅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五师怡佳养老院院长何小丽想了很多办法,除了调配办公室工作人员抽空到康复保健理疗室内值班,帮忙看护使用仪器治疗的老人,还会安排各个楼层的护理员统一接送老人。“有时候志愿者会来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我们还鼓励低龄老人来保健室内做义工,缓解人手不足的问题。”何小丽说。

每年都有许多单位或者个人来五师怡佳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献爱心活动,志愿者的加入,可以暂时解决当天人手不足的情况。

在五楼居住的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所以何小丽一有时间就往五楼跑。10月8日中午,何小丽来到老人陈民(化名)床前查看状况。

陈民年龄并不大,今年才58岁,可是入住养老院已经4年了。入住时,他因为患病导致身体偏瘫,需要拄着拐棍行走。可是就在今年年初,他因为疾病复发,导致全身瘫痪,而且丧失了吞咽功能,只能依靠鼻饲管进食。为了帮助他尽快恢复,何冬梅请来了五师医院眩晕门诊负责人吴俊英,在她的指导下为陈民进行康复训练。现在,陈民已经可以自主吞咽进食流食了。

“如今,不少人选择在专业养老机构安度晚年。对于我们从事养老服务业的人来说,考虑的就是如何让老年人从‘养老’变为‘享老’,更妥帖的照顾、更周到的心理抚慰,还有更好的医疗保健,都能让老年人晚年的每一天,过得更舒心、舒服。”何小丽说。

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温暖的“家”

董应范

10月8日,六师芳草湖农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邓燕兵(左)在与老人谈心。董应范 摄

“能为农场的养老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光荣。”9月24日,六师芳草湖农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邓燕兵说。

2003年12月,邓燕兵应征入伍。2006年12月退伍后,他自主创业,与朋友共同创办了一家商贸公司。邓燕兵克服资金等困难,凭着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劲头,公司规模逐年扩大。

一次偶然的机会,邓燕兵得知芳草湖农场新建养老院的经营管理权在进行对外招标,他果断应标,顺利取得公办民营经营权。

从此,邓燕兵踏上从事养老服务业的道路。2009年9月,芳草湖农场养老服务中心开业运营。

“刚开业时,由于养老观念的不同,在当地招聘护理工作人员非常难。那时候,我是院长,也兼职护理员、厨师、采购。”邓燕兵回忆道。

10多年来,邓燕兵悉心照料着老人们的生活起居。

去年重阳节,年逾八旬的王学田(化名)突发脑出血摔倒在地。听到呼救后,邓燕兵急忙跑来抢救。老人因颅内压增高造成呕吐,呕吐物喷了邓燕兵一身,他全然不顾,拿起毛巾为老人擦去了脸上、身上的呕吐物,同护理人员一起将老人送到芳草湖农场医院。因抢救及时,老人转危为安。

今年4月的一天,金玉兰(化名)旧病复发,她的儿子因腿骨折正在住院。邓燕兵亲自将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9月2日,裴军(化名)突发心脏病,邓燕兵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老人转危为安。第二天老人家属专程到芳草湖农场养老服务中心表示感谢。

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经常说:“小邓不是我们的亲儿子,但胜似亲儿子!”

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邓燕兵完善了芳草湖农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为养老院的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019年,邓燕兵自筹650万元新建了一栋三层养老公寓,增加了200张床位,为农场提供了40个就业岗位。2021年,邓燕兵又在一〇六团投资100余万元运营该团有200余张床位的养老院。

目前,芳草湖农场养老服务中心已由最初入住10人增加到120人,一〇六团养老院入住60人。

芳草湖农场养老服务中心优质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及职工群众的认可,先后获得全国“敬老文明号”、六师五家渠市为老服务先进集体等10多项荣誉。邓燕兵也获评六师五家渠市养老服务先进个人。

“敬爱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我要用实际行动,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温暖的‘家’。”邓燕兵说。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