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增收10万元背后的底气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常丫丫 通讯员李芸、崔显朝
“大哥,棉花收得怎么样了,注意地里的凹坑湿地都要填埋,避免影响采棉机作业……”10月10日,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喀力玛村村民阿卜杜如苏力·努日接到了一通电话,是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棉花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成员胡宝打来提醒他棉花采收注意事项的。
“今年种地,我们家增收10万元不成问题!”站在地头,阿卜杜如苏力·努日的一番话显得底气十足。
增收的底气来自哪里?
“光靠种棉花肯定不行,多亏来了兵团的科技特派员,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大家在棉田里套种孜然,增收效果明显!”阿卜杜如苏力·努日给记者算起了增收账,今年,自己在100亩棉田里套种了孜然,6月底孜然喜获丰收,每公斤卖出了29元的好价钱,一亩地增收近1000元,仅这一项就增收近10万元呢。
喀力玛村是兵地结对共建村,当地气候干旱少雨、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严重影响了村民持续增收。今年,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棉花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来到喀力玛村,在进行充分的实地调研后,就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帮扶目标等制定了具体措施,在村里重点开展棉花套种孜然、棉花一膜三行等距种植技术示范服务,为破解村民增收难题开出了“药方”。
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致力于将喀力玛村打造成棉花套种孜然示范基地,通过专家讲解、实地操作、发放技术手册等方式,在村民当中普遍开展种植管理技术培训。与此同时,作为结对共建单位,四十二团五连积极配合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定期举办现场观摩会,组织连队职工群众与村民多走动多交流,尤其是相互交流学习农作物高产栽培、棉花干播湿出、林果提质增效、畜禽养殖、牛羊疫病防控等技术。
“在你来我往中,村民们学到了实用的农业种植管理技术,与团场职工群众联系更紧密、感情更深厚了。”喀力玛村党支部书记阿卜力孜·阿卜来提由衷地说。
兵地融合一家亲,凝心聚力促发展。近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坚持“兵地一盘棋”,在推进连村结对共建中,积极推动兵地双方在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实现共同振兴。今年以来,该师市已组织9支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赴26个结对村,帮助解决科技难题42个,联合打造科技示范基地25个,推广农业技术20项,兵地融合发展成果惠及各族职工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