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梦龙:“接地气”的兵团故事更加触达内心
胡杨网讯(唐媛媛、郭雪伟)“老师把地头当炕头,把棉田当书桌,带着我们搞科研,及时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研制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先进机械装备,让新疆棉花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舞台上,演员用朗诵的形式,向观众讲述刘守仁、陈学庚、尹飞虎3位院士的“光阴故事”。舞台下,观众们备受鼓舞,被院士们的精神所感染。
这一幕,出现在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第二篇章情景朗诵《为了大地的丰收》节目中。
情景朗诵《为了大地的丰收》剧照
情景朗诵《为了大地的丰收》剧照
情景朗诵《为了大地的丰收》剧照
据了解,《为了大地的丰收》以兵团农业科研工作者与科研机构将论文写在垦区大地上,心无旁骛攻克难题的生动故事为原型,展现了刘守仁、陈学庚、尹飞虎等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推动兵团科技进步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情景朗诵《为了大地的丰收》中,三位院士与青少年一同迈向新时代。
文艺创作要扎根生活,源于生活。在短短不到6分钟的舞台演绎中,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国细毛羊之父”刘守仁、“农机院士”陈学庚、“节水先锋”尹飞虎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扎根新疆、奉献兵团的精神。
“‘到最艰苦的地方,干最艰苦的事。’这是刘守仁院士大学毕业后,在分配志愿书上写下的话,也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话。”兵团歌舞剧团戏剧导演拜梦龙说,“怀揣着扎根边疆、建设兵团的理想,3名院士来到兵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作出巨大贡献,这样发生在我们身边‘接地气’的兵团故事,往往更加能够触达内心。”
“作为戏剧导演,今后我将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兵团精神。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让更多人认识兵团、了解兵团。”拜梦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