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阿拉尔市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城文明风 满目和谐景
代敦点、田峰
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一师阿拉尔市,是一座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军垦之城。
鸟瞰阿拉尔市一隅(资料图片)。李向文 摄
这座由英雄部队开发建设的军垦城市,让老一辈军垦人提出的“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两颗明珠交相辉映的夙愿,变成了现实。
这些年,在一代代兵团人的接续奋斗下,一师阿拉尔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齐头并进,一座绿洲新城崛起在大漠边缘。
阿拉尔市民在屯垦文化公园晨练(资料图片)。 李向文 摄
夏秋之交的一个清晨,在阿拉尔市胡杨河滨水公园内,各色菊花开得正艳,修剪过的草坪整齐美观。广场上、小路边,随处可见晨练的人群。78岁的市民田义边正在散步,他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多年,亲眼见证了城市的变化。
“从数得过来的几家商店到如今的店铺林立,从荒芜杂乱到有绿有湖有公园,住在这里真好。”田义边的话,道出了当地市民的心声。
文明程度,铸就城市高度。一师阿拉尔市自2013年获得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称号以来,又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阿拉尔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依托,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该师市党委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制定落实“翻五山打五战”“双十提升”“八八建设” 方案,坚持上下联动、“点线面块”推动,把文明创建工作抓在经常,严在日常。充分发挥兵团特有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推动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深化。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坚持“为民、利民、靠民”的创建宗旨,全力在硬件建设、提升城市颜值等方面下功夫,完成了城市从“盆景”到“风景”再到“美景”的转变。深入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建成“铁公机”立体化交通网;新建改建道路37条,总里程达1144公里; 新增6处大型公园,分别是滨河公园、屯垦文化公园、胡杨河滨水公园、上海知青林公园、小青山公园和正在建设中的雪松河公园;完成33个老旧小区水暖电及道路改造;加快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亮化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学城;学校、幼儿园由原来的45所增至64所;加快推进兵团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成两家三甲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坚持就业惠民,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全力在增强城市气质上下功夫,着力培育文明风尚,完成了城市从管理到治理再到自觉行动的转变。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服务、文明环境、诚信建设等“十大”文明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养成行动,强化市民公约、居民公约、连规民约的宣传教育,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2200余场次,推动职工群众践行文明风尚。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全力在增加城市温度上下功夫,健全道德模范、最美人物选树机制,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尤良英,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秦先晖,推出43名国家级及兵团级和师级道德模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周五志愿服务活动、周三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品牌,充分调动职工群众自觉自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断提升文明创建的参与率,完成了“要我创建”到“我要创建”的转变。
志愿者在阿拉尔市银龄大家庭老年公寓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图片)。 代敦点 摄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最先实现阵地线上线下全覆盖,建成1中心、19所、305站文明实践阵地。成立兵团第一个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注册人数达8.9万余人,在兵团各师市中排名第一;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积极打造“志愿之城”,志愿服务常态化工作总时长在兵团各师市中排名第一。
在一师阿拉尔市人的不懈努力下,阿拉尔市在自治区12个创建提名城市测评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阿拉尔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如今,一师阿拉尔市以党员干部辛苦指数换来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赢得职工群众的真心点赞。随着城市品质与形象的全面提升,这座充满兵团特色的城市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