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田”种出新“丰”景 博乐市兵地科技示范田籽棉单产达629公斤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琼 通讯员申玲、李娟
“经过测产测算,这块示范田平均亩产籽棉629公斤!”10月14日,在位于博乐市达勒特镇查干苏木村的兵地科技示范田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棉花体系专家范术丽现场宣布测产结果。
10月14日,在位于博乐市达勒特镇查干苏木村的兵地科技示范田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棉花体系专家范术丽现场宣布测产结果。
“去年这块地平均亩产籽棉只有350公斤!今年平均亩产比去年高出279公斤!”丰收的喜悦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单产大幅提升,说明品种选择、培肥地力、科学管理等农业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出了棉田产量潜力,在整个新疆中低棉田植棉中有示范借鉴意义,该植棉模式可以向更大范围推广。”范术丽说。
五师八十九团与博乐市达勒特镇比邻而居,近年来,两地在生产方式、科技教育、文化民俗等方面相互影响、互学互帮、共同发展,形成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区域发展模式。今年初,八十九团与达勒特镇在交流共建过程中,了解到该镇查干苏木村有544亩低产棉田,由于缺乏科学种植技术,村民增收困难。
农业,是兵团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经研究,这片低产棉田改造工作被列为五师双河市兵地共建共融重点项目,八十九团充分发挥农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帮助达勒特镇攻关棉田增产难题。
一年来,承担棉花种植和管护任务的双河市众合民丰专业合作社按照“全面、全程、高质、高效”的科学管理模式,采用超宽膜覆盖、精量播种、干播湿出、精准调控、水肥一体化、施用沼液、病虫害综合防治等10余项关键技术,促进了棉花大面积均衡增产。
采棉机在棉田作业。
“在集成10余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我们还突出抓好选种、整地、播种等多个精准到位关键技术环节,并组织兵地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现场会、田间课堂等,把科学种植技术传授给每位村民。”八十九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主任韩新疆介绍。
昔日“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致富田”,进一步增强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棉花种植户科学致富的信心。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自治区棉花体系专家闫夏说:“此次低产棉田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兵团农业‘技术大餐’的功劳最大,我们将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推动棉花产量和品质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