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洪奎炳: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10-19 08:41:20 作者: 编辑:李佳莹 责任编辑:杨波

“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

——十三师红星二场老军垦洪奎炳的故事

谢增杰、初明远

不久前,笔者来到十三师红星二场采访。当笔者询问老军垦洪奎炳入党多久了时,他脱口而出一串数字,“58年零2天”。

这以“天”计数的岁月,该是何等珍视的日子。

洪奎炳满脸感激地说:“当下的日子越来越好,这一切,都是党给的!”

洪奎炳(左)和妻子的合影(摄于9月24日)。谢增杰 摄

1958年,18岁的洪奎炳在老家一个棉纺厂当工人。这在当时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但当得知兵团有人来湖北招人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党让干啥咱就干啥。”他这样告诉笔者。

9月15日,是洪奎炳出发的日子。和他一起的,还有家乡的200多个伙伴。

在火车专列上,大家彼此不相识,但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支援新疆,支援兵团发展。”

“房屋越来越矮、越来越少,逐渐变得荒凉。”一路向西,洪奎炳眼前的景象不断发生变化。

“我不觉得艰苦,而是觉得能够塑造自我,锻炼自己。”刚来第一夜里,在大营房俱乐部,200多个人住着大通铺,有人辗转反侧,有人唉声叹气,当老乡问他“苦不苦”时,他这样回答。

洪奎炳被分到红星二场打井队。他是队里年龄最小的,队长和班长都特别照顾他,尤其是队长李红林,晚上帮他盖被子,有空了还帮他给家里人写信报平安。

那会儿,他们吃的馍馍有一多半儿杂粮,尤其红高粱多,一少半白面,呈苦味。

但洪奎炳很满足,“有饭吃,有钱挣,挺好。”

《红星二场志》记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支边青年来到团场,大搞兴修水利、开荒造田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绩显著。”

1963年10月1日,是洪奎炳成家的日子。新娘叫陈思芳,小他3岁,是重庆“辣妹子”。

她说他“正直、上进。”

他讲她“泼辣、讲理。”

婚礼办得很简单。在红星二场二连(现七连)办公室,连队指导员徐大香是他俩的证婚人。

他们给同事们送了点糖,同事们送来些搪瓷缸、脸盆做礼品,连队食堂给加了餐——炸油饼子。

连里还给他们夫妻二人分了一间房子——一个“半地下室”的地窝子。

“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这在当时已经很好了,单身户是享受不到的。”洪奎炳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啥叫“半地下室”。

有了爱情的滋润,洪奎炳干起活来更有劲儿了。

第二年,洪奎炳的大女儿出生了。

从此,家里有了哭声,有了笑声。有了牵绊,就有了动力。

洪奎炳说自己学会的第一件农事是“滚水坝”。

那会儿,连队耕地不少都是新开垦的,没有大机械作业,导致好多耕地不平。二三百亩面积的条田,东西长约有150米,由于地势东高西低,导致在灌溉的时候,水直接流到西头去了。

当时,聪明的农场人发明了滚水坝——视地势每隔几米或十几米,用麦草把水挡住,待水流平缓以后再将麦草放进下一个田坝。

“好多农活看上去简单,其实有很多窍门。”洪奎炳接着说道,“农业上有许多谚语,比如‘不怕慢,就怕站’‘人亏地一时,地亏人一世’等,就很有道理。”

后来,他还学会了扬沙改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农业技术。

洪奎炳的妻子说:“每年农忙时节,他晚上回到家,裤子和上衣都淌着水。”

“那些年,连队的人谁不是这么干的呢?”洪奎炳笑着说。他的眼睛不大,一笑就眯成了缝。这是老一辈军垦人的高光时刻。

洪奎炳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是1963年写的。

来到兵团,能吃饱饭,还娶了媳妇,洪奎炳心怀感恩。在入党申请书里,他郑重写道:“我想把一切献给党,真正为职工做点实事,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心怀感恩的人,才能不断前行。

洪奎炳所做的一切,被连领导看在眼里。

很快,不怕苦、不怕累,干啥都冲在前的洪奎炳脱颖而出。1964年,他被任命为二连副连长。两年后,他担任二连连长。更可喜的是,1966年9月23日,他光荣入党。

洪奎炳的入党介绍人是张瑞喜和刘占奎。在推荐栏中,他们填了一个同样的词,踏实上进。

“入了党,我更得好好干。”洪奎炳说。当时,二连熟地少,不到200亩地,职工少,70多人,且以女性为主。但大家伙儿在他的带领下,“评优争先”的劲头儿一点都不差。大家一个比一个,一个看一个,一个赛一个,干活都是“铆足了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好政策的春风,吹到了红星二场。

大伙儿种地的积极性高涨,加之那些年棉花开始大规模种植,洪奎炳带着大家伙儿在奔小康的大路上大踏步前进。

那几年,大伙儿兜里越来越鼓,过上了“做梦都能笑醒的日子”,很多职工家里都添置了大彩电、自行车等家具家电。

《红星二场志》记载:“1988年至2001年,为农业经济大发展时期,红星二场巩固改革成果,不断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5000吨,全场实现利润148万元。”

说起当下的好日子,洪奎炳掰开指头细数:“老两口身体健康,退休金年年涨。家里四世同堂,娃娃们都在身边,家庭好,工作好。”

“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洪奎炳笑着说。

采访结束,老两口执意送我们出门。屋外不远处是一条笔直的大马路,两旁树叶哗哗作响,像在为当下的每一天喝彩。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