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颗丹心讲好红色故事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10-31 08:43:18 作者: 编辑:汪久艺 责任编辑:杨波

一颗丹心讲好红色故事

编者按

讲解,是连接博物馆、纪念馆与观众的一道桥梁。好的讲解,既能有效传播知识,又能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而把这个生动课堂与观众连接起来的正是讲解员。

近年来,在兵团各红色旅游景点,从事讲解工作的讲解员们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用心提升讲解水平,努力当好红色故事的讲述者、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精神的诠释者,让更多人了解兵团、了解兵团精神,在人们心里树起一座永恒的红色丰碑。

蒋林杉:在参观者心中播下红色种子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蒋林杉(左一)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为学生们讲述兵团历史(资料图片)。蒋林杉 提供

“一代代兵团人艰苦奋斗、白手起家,践行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忠诚誓言,将千里戈壁建设成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10月25日,在位于八师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讲解员蒋林杉饱含深情地为游客讲述着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

尽管很多时候忙起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但蒋林杉乐此不疲,用饱满的热情为游客讲解。在她看来,当好讲解员是她的职责所在,每次讲先辈们的故事,在感动游客的同时,她的心灵也受到洗礼。

今年30岁的蒋林杉从小听着爷爷讲老一辈军垦人艰苦创业的故事长大,一直被兵团红色文化深深影响。自2015年6月毕业后来到博物馆工作至今,她已经在讲述兵团历史的岗位上耕耘了9年,同样的讲解路线,她每天至少要走5次,还要背解说词、练习发音等。每次讲解她都会被前辈们的故事感动,时常哽咽,影响讲解效果。为此,她只能一遍遍地练习,学习如何控制情绪。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蒋林杉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2019年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上海举办,蒋林杉代表兵团参赛。比赛中,她讲述了十师一八五团全国劳动模范马军武和妻子30多年扎根边疆,维稳戍边,保卫国土的故事《一生的守望》。马军武的事迹很多,为了能获取更丰富的素材,蒋林杉上网查资料,与一八五团宣传部门联系,并电话采访了马军武夫妇。根据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准备的讲解词必须控制在7分钟以内说完,为此,蒋林杉从大量的素材中遴选出最典型、最感人的事迹,写好解说词并精心打磨,在比赛中,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全国优秀讲解员”称号。

蒋林杉在参加这种全国性的比赛时,很少怯场。她坦言,是缘于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讲解员身份带给她的自信,以及作为兵团人发自内心的自豪感。2020年12月7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中,蒋林杉顺利入选。

蒋林杉说,要当好讲解员,最重要的是用真情打动游客。近年来,青少年参观者越来越多,青少年专场也逐渐增加,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再到刚入职的青年,蒋林杉为他们做了性格分析,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性格特点、喜好和需求进行讲解。面对小学生群体,她以讲红色故事为主、突出故事性;对于初中、高中生则设置提问互动环节,更注重引导,让他们思考;对于青年,则结合岗位实际,让讲解更有深度和内涵。她还经常在网上展馆观摩其他省市优秀红色讲解员的视频,学习别人讲红色故事的方法。

除了在讲解词上精雕细琢,蒋林杉还挖掘了许多老照片和文物背后的故事。“简单的图文很难走进年轻人心里,加入故事和细节,更容易达到共情的目的。”为此,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了解和学习兵团的历史,查找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了许多兵团史料,丰富了讲解内容。

博物馆利用新媒体及高科技手段讲述沙海老兵的故事,再现了老兵们为“抢”时间去解放和田,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英雄壮举。蒋林杉每次讲到沙海老兵的故事时,都会描述一个感人的场景——驻扎沙漠边缘40多年后,沙海老兵从南疆来到石河子,在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老兵们看到王震将军的雕像,不约而同列队敬礼,朗声报告:“报告司令员,我们胜利完成了屯垦戍边任务。您要求我们扎根边疆,世代建设边疆,我们做到了!”

每一次讲到这里,蒋林杉都会感到热血沸腾,参观者听后,有人当场落泪,有人会询问沙海老兵现在的情况。

“作为讲解员,每讲好一个军垦故事,就是在参观者心中播下一粒红色的种子。”蒋林杉说。

如今,蒋林杉已是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一级讲解员。她表示将与时俱进,始终保持谦虚好学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讲好兵团故事,传承好兵团精神。

武琳琳:用心用情讲好兵团故事

张冬梅

9月25日,武琳琳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为游客讲述“塔河五姑娘”的故事。张冬梅 摄

“这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成的土坯房。”9月25日,位于一师阿拉尔市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里游人如织,看到不少老人对房屋变迁的展示内容感兴趣,讲解员武琳琳为大家讲起了那段历史。

今年63岁的武琳琳是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的银发讲解员之一。这支讲解员队伍由退休职工组成,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他们每天自愿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

2020年3月,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组建红色志愿者银发宣讲队,招募退休党员担任讲解员。武琳琳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武琳琳是一名“兵二代”,母亲是被授予“穆桂英小组”光荣称号的“塔河五姑娘”中年纪最小的赵桂荣。从小听着母亲讲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加之自己的亲身经历,武琳琳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触很深。武琳琳说:“我是一名兵团人,理应发挥自身作用,为兵团的发展多作贡献,让更多人了解兵团、热爱兵团。”

无论是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还是地窝子的艰苦生活;从开荒种田的艰辛历程到戈壁绿洲的奇迹创造,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她的口中娓娓道来,打动了许多听众。参观完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的游客马凤英说:“我以前不了解兵团的历史,听了讲解员讲的历史故事后,深受鼓舞,感觉兵团人很伟大,为兵团人点赞。”

成为银发讲解员后,武琳琳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她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希望来参观的年轻人能了解老一辈兵团人的艰辛与不易,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武琳琳说。

今年69岁的汪启雄是武琳琳的同事,他从纪念馆建成之初就在这里担任讲解员。平时不忙时,汪启雄就和武琳琳一起分享讲解经验,共同提升讲解水平。

“我是那段岁月的亲历者,能用我的亲身经历去讲述那段历史,我感到非常自豪。”汪启雄说,除了为游客讲述兵团历史,他和武琳琳还要向大家分享他们的感悟和体会。

目前,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银发志愿讲解员已发展到12人,大家轮流讲解,旅游淡季一周讲解2次,旺季一周讲解4次。为讲好兵团历史,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银发志愿讲解员挖掘兵团红色故事逾3万字,编写专用讲解词2万多字。

“今天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参观时,武琳琳的生动讲解,让我非常感动、深受教育。”听完讲解后,来自成都的游客赵永强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年轻一代,他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的光荣传统,为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贡献力量。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于2009年建成开馆,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陈列面积7000平方米,收藏藏品11200余件,文物9500件(套),展出文物1188件(套)。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积极改进相关讲解工作,提升讲解示范的生动性和沉浸感;着重挖掘老物件背后各民族共同奋斗、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截至目前,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460余万人次。

随着纪念馆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发挥,武琳琳对未来的讲解之路充满了信心,她笑着对笔者说:“能成为一名讲解员,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我要发挥余热,努力把兵团精神传承好、弘扬好,传播好兵团声音、讲好兵团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让更多人感悟老兵精神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9月3日,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左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内为游客讲述沙海老兵的故事。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于婷 摄

10月20日,走进位于十四师昆玉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记者看见,讲解员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身着军绿色的讲解制服,面带微笑,用饱含深情的话语为观众讲述着沙海老兵的英勇事迹。她讲得走心,观众听得用心。

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人,成长在十四师四十七团,这里是她从小听到大的故事发生地,与兵团的红色血脉紧密相连。小时候,她就常听长辈们讲述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兵故事,对“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耳熟能详。

真正让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心中埋下讲解梦想种子的,是小学时一次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当时,她站在纪念馆里,聆听讲解员深情讲述那些感人至深的老兵故事,看着讲解员那身笔挺的制服,不禁感慨:“如果有一天,我能穿上这身衣服,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那该多自豪啊!”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2021年,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从同学那里得知,位于四十七团的老兵精神展示馆正在招聘讲解员,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凭借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表达能力,顺利通过了层层选拔,圆了儿时的梦想。

从曾经的听众到如今的讲解员,角色的转变使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感触良多。

“小时候听父亲讲这些故事时,总觉得它们离我很遥远。”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说,“但当我深入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了解老兵的付出与牺牲后,我才真正明白,如果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和坚守,我们不可能拥有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

用言语传递温暖,用泪水振奋精神。每次讲解时,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总是全身心投入,当她讲到老兵们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放和田的壮举时,仿佛能将听众带回到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看到听众们被故事感动得潸然泪下,她也常常哽咽难语。

“每当看到听众们被老兵故事感动得流泪时,我自己也忍不住动容。”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坦言,“这些故事已经不仅仅是我在讲述,它们仿佛有了生命,能够触动每一个听众的心灵。”

如今,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已成为纪念馆里最受欢迎的讲解员之一。她不仅熟悉每一个展品背后的历史,更能将那些历史故事生动地讲给听众,同时,她在讲解中也收获了无数次的感动和认可,更加坚定了继续从事老兵精神讲解工作的信念。

对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来说,成为一名讲解员,不仅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她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老兵精神的重任,要将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让老兵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未来,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老兵故事,感悟老兵精神。”艾孜塔娃汗·阿卜杜黑来尔坚定地说。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