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贡献“银发力量”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近年来,兵团各师市积极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人员发挥优势,在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基层治理、关心教育下一代等工作方面献智力、添动力、聚合力。日前,记者走近几位银龄志愿者,从他们退休不褪色、老有所为的故事中,感受他们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
张学福:“哪儿需要我,我就去哪儿”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通讯员李欣奕、杨述平
10月20日一大早,秋日的阳光宛如金色的轻纱,洒落在十三师红星一场康乐小区的墙壁上,勾勒出一幅温暖而宁静的画卷。
10月10日,张学福在社区整理居民订阅的报纸。李欣奕 杨述平 摄
今年76岁的张学福身着整洁的白衬衣,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康乐小区,朝着红星社区走去,推开社区大门,他熟练地搬出一摞厚重的报纸。“这些报纸都是大家的精神食粮,我们要及时送达。”张学福微笑着对搭档说道,话语中满是责任与担当。
每个星期,当最新的报纸送达时,张学福和搭档便忙碌起来,他们细心地将报纸拆开、分类,再按照片区逐一送到居民家中。从2007年退休至今,漫长的岁月里,无论严寒酷暑,这份工作从未间断,那一份份报纸,就像连接社区居民心灵的纽带,而张学福便是那个默默奉献的纽带“守护者”。
2014年,红星一场红星社区成立后,一面特别的“格子墙”成为社区的新亮点,张学福和搭档光荣地成为这面墙的“守护者”,每个小格子里都贴着居民的名字,张学福总能准确无误地将整理好的报纸放入对应的格子里。
作为“送报员”,社区里那些高龄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张学福都会亲自送上门去,送报纸之余,也与老人聊聊天,看看他们生活中有什么难处,老人们都非常喜欢与张学福打交道,有时两天不见他,还会不停念叨。
中午12时,张学福结束了报纸的分发工作,他仔细地洗完手后,缓缓坐下与记者交谈。回忆起往昔生活,张学福的眼中瞬间闪烁起光芒。
1972年,张学福工作了两年的矿山开设小学,因教师短缺,张学福被调到学校。那时学校条件简陋,破旧的桌椅和教室挡不住他和同事们教书育人的满腔热情。1988年,张学福为提升专业素养,考上原哈管局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后,他重返红星一场学校小学部,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数学教师。每逢休息日,他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补课,使许多学生成绩显著提高。
退休后的张学福并未停下奉献的脚步,而是继续发挥着余热。
2014年夏天,考虑到农忙,暑假期间孩子们没人照看,红星社区便联合学校在社区二楼的图书室开设了暑假班,让学生们在这里学习,由志愿者和社区人员轮流照看。得知此事的张学福主动报名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和他们一起下棋、看书、画画,在孩子们的心中,他是一位慈祥而有趣的“爷爷老师”,也是从那以后,张学福连续多年“宅”在社区,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一个个充实而美好的假期。
“当孩子们向我提问时,我都会认真解答。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接受的新信息快,天天与他们在一起我也有新收获。”在张学福看来,当了几十年的老师,自己很开心晚年还能和孩子们相处。
“能发光的时候就发光,能发热的时候就发热。”张学福这样描述自己的退休生活。除了发报纸、看孩子,现在张学福还当上了康乐小区的“管家”,小区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都离不开这位热心的“管家”。如今,每逢过年过节,社区和派出所走访慰问时,总是要带上张学福。究其原因,除了张学福热心肠以外,最重要的是张学福就像是康乐小区的“雷达”,任何事情都逃不过他的“扫描”,用红星社区工作人员的话说就是“找到张老师,能省很多事。”
这几年,张学福的儿子一直想把张学福接去乌鲁木齐一起生活,但想到自己一走,报纸谁去送,暑期孩子们谁来看管,还有社区的一些琐碎的工作谁来帮忙?于是他决定不去了。
张学福常对社区工作人员说:“别看我70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哪儿需要我,我就去哪儿,你们呀有事就说话。”
李照伟:“职工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在一师十团,只要提起退休干部李照伟,不论男女老少,没有不竖大拇指的。李照伟在团场这么有人缘,是因为他始终把职工群众装在心里,尽心尽力帮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有矛盾找老李。”也成了十团职工群众的共识。
李照伟(左三)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走访职工家庭(资料图片)。一师十团司法所 提供
李照伟原是一师十团纪委副书记,自1991年以来,他就一直兼职团场调解员工作,有着丰富的群众基础和工作经验。2018年退休后,闲不住的李照伟积极发挥余热,经常参与团场司法所、派出所和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2020年7月,一师阿拉尔市司法局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他又主动报名,通过了层层考核,成为十团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有了这个身份,李照伟为群众服务的热情更高了。
4年来,他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0余件,调解纠纷涉及金额约1000万元,经他调解达成协议后,无一例当事人反悔或不履约,实现了调解结案率、协议履行率和群众满意率三个100%。2023年10月,他受到司法部表彰,获得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职工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是李照伟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自己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理解,在他看来,调解工作不单是化解矛盾纠纷,更重要的是和职工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努力为群众服务。
2022年9月的一天,李照伟接到派出所民警的电话,原来光明路社区居民王强(化名)因做生意亏损与妻子发生争吵,恼怒的王强当场要喝农药自杀,不管民警如何劝解,他依然情绪激动。民警请李照伟过来帮忙劝解。得知王强夫妻二人多年来因贷款、个人欠款等债务累计达40多万元,无力偿还、生活压力大,李照伟就给王强做思想工作,推心置腹地劝说他不要因为一时困难就自暴自弃。在李照伟的耐心劝说下,王强平复了情绪,打开了心结。随后的一个星期里,李照伟日日来到王强家中,鼓励夫妇俩树立生活信心,在李照伟的努力开导下,王强夫妇表示会努力携手共渡难关,把生活过好。
在群众眼里,李照伟是“有法儿”的人,常常有“四两拨千斤”般的智慧,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很多看似复杂的矛盾纠纷,在他的巧妙劝解下都可以得到化解。
十团农贸市场的商户任兴裕(化名)与张天明(化名)是菜店邻居,因任兴裕所售蔬菜的价格比张天明便宜,双方经常发生争吵,两家闹矛盾一年多来,多次调解都无法化解。李照伟得知后,主动要求调解此事,他多次上门沟通,劝解二人和气才能生财,耐心细致地为任兴裕和张天明讲法、讲情、讲道理,最终双方化解矛盾并握手言和,一起多年的纠纷在李照伟的调解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心的距离。”在李照伟看来,做好调解工作必须用心用情,重在沟通和理解,不能以案结为终点,而是要以为民解难为初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为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调解工作业务水平,平日里李照伟坚持阅读各种法律书籍,通过看视频、听广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调解技巧。在每周调委会研判会上,李照伟总是拿出自己的工作笔记,和大家分享一周来参与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和心得,帮助年轻调解员积累调解工作经验,保证调解成功率。
刚开始做调解员的时候,李照伟的家人不理解,认为“年纪大了,就该好好保养身体享享清福了”。虽然家人反对,但是李照伟却依然坚持着每天奔走着为职工群众解决一件件大事小事,他的办公室也挂满了锦旗和调解双方当事人合影的照片。看着李照伟的努力得到了职工群众和好评和称赞时,家里人也开始转变,现在都很支持他的工作。
李照伟说,做人民调解工作让他退休后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只要自己还干得动,就不会停下来。能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刘广义:“让更多人感受书法的魅力”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通讯员潘彩兰
“老刘,我昨天写了一幅字,你帮我品鉴品鉴。”10月25日,在乌鲁木齐市经济开发区(头屯河区)迎宾路街道友谊路社区书画小组活动室,小组成员周建华拿着一幅书法作品向书画小组负责人刘广义讨教。
刘广义(中)在教孩子们练习书法(资料图片)。张梅英 潘彩兰 摄
刘广义原是十一师兵团八建第三水利项目安检工程师。年轻时,他十分喜欢读书和书法,经常在项目驻地书写标识标牌,主动做些安全宣传工作。退休后,他被社区居民推选为社区书画小组负责人。起初,书画小组只有4个人,由社区提供桌椅和活动场所,随着举办活动的次数增多,书画小组越来越受到关注,也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加入其中。
今年77岁的周建华就是其中一位。退休后,他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偶然听到社区有个书画小组,很多退休的老同志都在书画小组写写画画,退休生活十分充实。他也想参加,可想到自己没有书法基础,也不会画画,便打起了退堂鼓。刘广义知道此事后,主动找到周建华,告诉周华健,他愿意手把手教周建华。周建华听后信心大增,决心从头学起,每天跟着刘广义勤学苦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加入了十一师老年书画学会、兵团老年书画学会,创作的多幅书法作品获得会员们的好评。
前几年,兵团水利水电集团关工委要开办儿童暑期书法培训班,刘广义得知消息后,积极推动开班工作,组织“五老”人员,发挥特长优势,为儿童进行暑期书法培训。
“放假的时候,我都会跟着刘老师学习书法,刘老师一笔一划地示范,下课了还会单独给我指导,现在,我学会了握笔和运笔的技巧,字写得比以前好看多了。”学生王梓淇自豪地说。
每年的寒暑假,培训班就成了孩子们的“补给站”。刘广义主要讲解书写技巧和方法,教孩子们如何在写字过程中按、压、揉、提,提高了孩子们对书法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截至目前,该培训班已经举办了19期,共有600余人受益。
“从2009年起,每年临近春节,刘老师都会带领他的团队为十一师各学校、地方社区书写赠送上千幅春联。刘老师写的字刚劲有力,很受欢迎。”兵团水利水电集团办公室主任李晓娟说。
在书画小组里,刘广义一直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他本人也先后担任十一师老年书画学会副会长、兵团老年书画学会办公室副主任,行草组组长。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批爱好书法绘画的老同志陆续加入书画小组,目前书画小组成员已有31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已86岁高龄。
近年来,刘广义先后被评为兵团“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十一师“离退休优秀党员”“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谈到自己多年来的付出,刘广义表示:“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大的贡献,我将继续秉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精神,做‘文化润疆’的践行者,让更多人感受书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