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万·艾拉:抱团聚合力 蹚出致富路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通讯员张桂萍、张燕
深秋时节,走进三师五十三团四连沙漠金胡杨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一栋栋宽敞明亮的标准化圈舍整齐排列,标准化的暖棚、饲料储备库等设施配套齐全,膘肥体壮的牛羊正悠闲地吃着饲草,合作社社长艾尼万·艾拉带领着社员们忙着清理圈舍。“冬天是牛羊长膘的关键时期,科学配比饲草,不但能降低成本,还能缩短牛羊的出栏周期。”他说。
11月5日,在三师五十三团四连沙漠金胡杨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圈舍内,合作社社长艾尼万·艾拉(右)正在向养殖户了解牲畜的健康情况。张燕 摄
前些年,艾尼万·艾拉在自家低矮破旧的羊圈里,开始发展养殖业。勤奋好学又善于观察的他考察市场后,决定闯出一条标准化养殖致富的路子。2021年8月,艾尼万·艾拉在连队党支部的支持下,牵头成立了沙漠金胡杨养殖专业合作社。
为解决养殖场地的问题,合作社在农户自筹的基础上,通过“民建公助”的模式,总投资300多万元,新建养殖圈舍18栋、青贮池32个,建筑面积达9720平方米;采用“合作社+集中养殖点+农户”的运营方式,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防疫和销售;秉承“用质量打造品牌,用技术降低成本”的经营理念,广泛吸纳职工群众入社。
在成立合作社之前,艾尼万·艾拉和连队其他养殖户一样,一直在戈壁滩上放牛羊,虽然一年到头辛勤劳作,但收入甚微。面对牛羊丢失、育肥牛羊和幼崽喂养管理困难,他深感分身乏术,特别是棉田农忙时,更会感觉疲惫不堪。遇到牛羊生病或产仔,常常要忙到深夜。而合作社实施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不仅让艾尼万·艾拉和社员免去了许多后顾之忧,更让职工群众的养殖效益实现了大幅度的提高,他对以合作社为载体发展养殖业的信心越来越足。
更让艾尼万·艾拉感到欣慰的是,连队党支部对合作社的发展十分关心,专门多次召开职工群众座谈会,深入了解农户的养殖需求和困难,积极调动职工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近两年,连队“两委”成员组织养殖户到周边养殖企业参观学习,拓宽大家的视野和思路,还充分利用师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帮助养殖户申请政策补贴和惠民贷款,减轻养殖户的经济负担……这些举措不仅为合作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还为养殖户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养殖水平。
如今,在艾尼万·艾拉的带领下,合作社从最初只有5名社员,发展到现在有27名社员,共饲养肉牛312头、羊3000只、肉鸽2000羽。
“当地职工群众喜欢发展养殖业,合作社就带着大家从熟悉的养牛、养羊、养鸽子着手。”艾尼万·艾拉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之初,职工群众都抱着观望的态度,有的养殖户缺乏启动资金,合作社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
四连群众艾力木·艾海提家庭经济条件差,母亲常年卧床,哥哥去年突患疾病做手术花去十多万元,家里三个年幼的孩子都在上学,养殖的20只羊是全家人的经济来源。艾尼万·艾拉主动找到艾力木·艾海提,了解到他有发展养殖业的想法但没有启动资金后,除了协调养殖圈舍,艾尼万·艾拉以合作社为担保,帮助艾力木·艾海提贷款16万元,帮助他购买第一批牛羊。
如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道路。沙漠金胡杨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还提高了养殖效益和收入水平。一些像艾力木·艾海提原本生活困难的职工群众通过加入合作社实现了致富梦想。
近年来,五十三团立足实际,通过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产业带动,不断挖掘潜能、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拓宽职工群众的增收渠道。
艾尼万·艾拉表示,今后合作社要在扩大养殖规模、改良品种上下功夫,补齐发展短板,同时努力改变职工群众以往“单兵作战”的模式,引导大家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一起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