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润疆不断取得新成效
罗媛元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润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润疆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推进文化润疆工作,就是要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真理的光辉,汇聚起各族职工群众团结一心、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要坚决与错误思潮作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要增强中华文化在各族职工群众心中的认同度,旗帜鲜明同“三股势力”作斗争,肃清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毒瘤,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广泛凝聚各族职工群众的精神力量,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队伍建设,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互联网领域,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有害信息的渗透风险加强,互联网也成为各类有害风险的重要来源地。要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新挑战新风险,加强互联网领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利用多元化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奋进力量更加澎湃。
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润疆是实现文化认同的必由之路,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推进文化润疆的前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特有印记,是中华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中华文化的怀抱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中华文化和新疆各民族文化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推进文化润疆就是要让新疆各族人民认清中华文化始终是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新疆各民族文化从一开始就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打上了中华文化烙印,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族职工群众产生“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与“休戚与共”的文化心理。要发挥文化“润”人心的作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滋养各族职工群众的心灵,满足各族职工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要教育引导各族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职工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表达和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承载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筑牢文化润疆的思想根基,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一方面,要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兵团文化资源。要在中华文化认同的视野下,充分挖掘兵团文化发展潜力,保护和传承好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充分发挥各民族文化所具有的鼓舞人心、塑造人格、陶冶情操的功能。要挖掘兵团“屯”“垦”“戍”的历史文化资源,宣传戍边英雄事迹,发挥榜样带动作用,传承红色血脉,用兵团精神立根铸魂,激励新时代中华儿女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将维稳戍边的光荣使命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开展理论宣讲、政策法律宣讲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元素和中华文化符号进公共文化机构、基层文化阵地。要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此过程中,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作用,使之成为凝聚民族力量、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积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和“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等群众性道德实践引领活动,引导各族职工群众参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