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铁门关市因地制宜设立19个人大代表联络站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4-12-11 10:45:43 作者: 编辑:汪久艺 责任编辑:许灏

铁门关市因地制宜设立19个人大代表联络站

找准“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

铁门关讯(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贝 通讯员 魏怀娟)“家门口的路灯有的坏了,需要检修。”“冬季大雪过后,路面容易结冰,能否及时清理积雪。”12月7日,在铁门关市迎宾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铁门关市人大代表阮文浩正在收集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

据了解,迎宾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是铁门关市于今年11月22日设立的第19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旨在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联系职工群众渠道。今年1至11月,铁门关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已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50余条,解决职工群众困难诉求200余件,办结实事好事360余件,提出代表意见建议9件。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重要阵地,也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连心桥”。近年来,铁门关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包联定点等方式,加强监督和指导,推动阵地建设标准化、站点管理规范化、接待职工群众常态化,确保职工群众困难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铁门关市人大常委会持续优化站点布局,严格按照“有场地、有标示、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资料、有台账、有经费”的“十有”标准规范,在各团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运营和沟通工作,将每周一次的“巴扎日”设为人大代表接待日,人大代表与党政领导干部一同进“站”接待职工群众,面对面倾听社情民意,形成高效、畅通的民意反馈机制。

为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铁门关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探索“联络站+”模式,在运行机制、学习阵地、民生实事、宣传阵地等方面多点发力,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职工群众困难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和反馈。同时通过开展政策宣讲、知识宣传、文明评比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尊重人大代表、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良好社会氛围,持续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提档升级。

铁门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温利丽表示,将以建好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抓手,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持续拓展人大代表联络站功能,让人大代表履职更有活力、更有成效,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日观点:搭建“连心桥” 办好群众事

清 河

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重要阵地,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连心桥”。在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可以更加高效地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确保职工群众困难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进一步畅通了人大代表民意收集渠道,强化了同职工群众的联系,使得人大代表能够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职工群众也可以畅所欲言,真实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愿,从而推动人大代表真实全面了解职工群众生活的所需所盼,听取到接地气且能更好服务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进一步增强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职工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真正让人大代表“动”起来、履职“活”起来,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人大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更好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平台优势,要进一步延伸拓展其触角和功能,丰富人大代表联系职工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有大事小情的“接诉即办”,也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把脉开方”,发挥人大代表的职业特长和专业优势,在面对面、心贴心的恳谈交流中收集民意、汇集民智,把职工群众的“金点子”记录梳理,按程序提出建议,推动解决关乎企业发展、民生改善的问题;要持续在社区人流密集处设置人大代表联系点,形成“站+点”的立体格局,营造“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良好氛围;要创新打造“联络站+”模式,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网格化平台等融合建设,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管用”提质增效,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