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语丨永葆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
沈小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这一论断,生动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当具有的责任担当与斗争精神,也是对党员干部的谆谆教诲和政治要求。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战场从来不会风平浪静,前进道路上仍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攻克。攻坚克难、迎难而上既是一种政治品质、价值追求,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责任担当。党员领导干部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只有永葆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不断强化责无旁贷的历史担当、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担起关键责任、发挥关键作用,才能将改革部署落实到位,不断开辟改革发展新天地。
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矛盾问题面前,最能考验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敢于担当,就是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敢于直面矛盾,甚至跳进矛盾漩涡中去解决问题。实践证明,我们党的事业正是在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许多优秀领导干部也是在解决复杂矛盾问题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改革越往后、越深入,必然会面临各种新矛盾新问题。面对改革中的各种难题,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对困难多、难度大的改革不绕道、不回避,敢于触碰深层次矛盾问题,敢于接烫手山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积极寻找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决不能被困难所吓倒,更不能在挑战面前退让。
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要闯险滩必然要触动利益,会遇到很多顽瘴痼疾,不可能轻轻松松,需要有勇气、有毅力、有韧劲。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注重从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起,敢于“动奶酪、动筋骨”,实打实、硬碰硬,破除藩篱、扫除障碍,才能推进一些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走深走实、取得实效。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再深的水也得过、再乱的麻也得理、再紧的钉子也得拔,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不仅要体现在平时工作中,也要体现在紧急关头上。历史和实践表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中走过来的,只有置身其中、敢于挺身而出,才能征途万里动力永续。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妥善应对风险、迎接挑战,既要讲勇气、拼毅力,又要讲方法、懂策略,既要坚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又要注重借势发力、以变应变,既要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又要有力应对处置各种挑战,不断夺取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新胜利。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波澜壮阔改革路,砥砺奋进正当时。改革落实,等不起、慢不得。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赛道上,只有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不惧风浪、奋楫前行,才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