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污水清了 候鸟来了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
寒冬腊月的南疆,午日阳光正暖。
1月14日,记者跟随三师图木舒克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抵达图木舒克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池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不宽的水面上,被密密麻麻的水鸟所覆盖。
“快看,那边起码有上千只水鸟!”污水处理厂副厂长侯艳奎带着记者来到厂区一号中水回用池,他兴奋地指着远方,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敬畏。
成群候鸟在图木舒克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池栖息。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俊伟 摄
微风吹拂间,但见群群候鸟或在蔚蓝的天空中上下翻飞,或低飞掠过水面,或悠然自得地在水中嬉戏,为冬日增添了不少生机与灵动。周围芦苇、红柳等植物迎风摇曳,俨然一座“生态大花园”。
“它们在池子里找什么东西吃啊?”记者好奇地问。
“我们这池子里鱼可大了呢!”说着,侯艳奎掏出手机,给记者翻看曾拍到的大鱼照片,“冬天,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活水,可以让池子里的水源不结冰,能给一些不能迁徙的鸟类提供些食物来源,帮助它们过冬。”
在中水回用池旁,记者拍到了绿头鸭、白鹭、黑嘴鸥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曾经只是偶尔路过的候鸟,如今却成了这里的“常客”。
1月14日,在图木舒克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池过冬的候鸟。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俊伟 摄
这一变化,正是图木舒克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见证。
如果没有亲眼目睹,记者很难想象,支撑这幅和谐生态图景的是污水厂处理后的再生水。
“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前,这里密密麻麻的不是水鸟,而是一片污泥塘。”忆往昔,侯艳奎感慨万千,“现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达到一级A标准,中水主要用于城区园林绿化灌溉。”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有“发言权”。三师图木舒克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第一大队副队长鱼东东告诉记者,水鸟对于栖息地的水质和水中植物要求很高,它们选择在此地栖息,与水资源环境的改善密不可分。野生鸟类的多少和栖息,可以充分检验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宜居程度。
目前,图木舒克市新建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日设计处理规模达到3.5万立方米,实现了中水回用,让“废水”变“活水”。其中,中水日设计供应能力2万立方米,每年可节约水700万立方米,中水回用管网已覆盖全市区,中水回用率高达85%。
“今年飞抵图木舒克市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比往年同期有所增多。”三师图木舒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均亮说,每年入冬时节,前来三师图木舒克市栖息越冬的候鸟除野鸭外,还有天鹅、鸿雁、绿头鸭等野生鸟类176种。
近年来,随着图木舒克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鸟类有了更加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它们有的停歇补充能量后继续北迁,有的则直接“定居”在图木舒克市繁衍生息。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积极推广生态旅游和观鸟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和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态财富。”王均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