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冬日暖棚里“孕育”着新希望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永杰
“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冷。”1月12日,张大卫热情地打着招呼,把记者拉进了他的大棚。棚内床、桌、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张大卫麻利地脱掉棉衣,照例瞧了一眼棚内的温度计:“23℃,刚好!”
这两天,因为惦记着自己7个棚的蔬菜苗,七师一二九团九连生态园大棚承包户张大卫把“家”搬到了育苗大棚。
“这是芹菜苗,那是西红柿苗,那头还有……”一个个苗盘整齐摆放,几乎铺满了整片地面,蹲在只有一米来宽的小道上,张大卫向记者介绍棚内的菜苗,如数家珍。
北疆地区气温低,按理说,育苗时间也会稍微延后。张大卫却说:“往年也是这个时候开始育苗。”问及原因,张大卫指了指墙边的一根管子:“你摸摸,跟家里一样,有暖气呢!”
一二九团是七师冬季蔬菜主要生产区之一,近年该团积极投入资金,不断完善大棚硬件设施,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了玖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建设温室、暖棚、冷棚,助力职工群众增收。
“团里有好政策保障,还有好企业牵头,不愁挣不着钱。”新的一年,张大卫信心十足。
张大卫的信心,不只来源于此。“你看看这苗盘里的基质土,还有这部分菜苗……知道中国蔬菜哪里的最牛不?”张大卫卖了个关子,停顿一会,继续说,“山东!我们就是从那买进的。”
好棚育好苗,好苗卖好价。张大卫看好时间,去给菜苗浇水了。他的妻子朱叶青过来接着说:“去年底,我们点种时,苗就被订好了。一盘约25元,我们家7个棚加起来,少说也有1万多元。”
近年来,一二九团充分发挥当地农业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探索发展“订单育苗”,推进育苗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作为“订单育苗”的典型代表,玖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今年计划培育蔬菜苗、花卉苗8000万株,目前约有1000万株蔬菜苗、花卉苗被本地政府、职工预定,余下大部分将销往博乐市。
采访结束,张大卫夫妇送记者走出棚外,大家都紧了紧身上的棉衣。冬天还未结束,外面依旧寒冷,但身后的暖棚里,正“孕育”着新年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