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王会丽、随鲲鹏夫妻:以“诚”待人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
胡杨网唐媛媛、郭雪伟 通讯员马一骊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要长寿,吃驴肉”……翻开中华美食宝典,一句句俗语道出了驴肉在美食界的地位非同凡响。新春临近,在十四师二二四团,一家已有16年历史的驴肉馆,满载连队职工味蕾记忆,成为不少游子回家过年“舌尖”上第一站。
已有16年历史的随亿驴肉馆。
新春走基层期间,我们来到昆玉市随亿驴肉馆,走进属于这里的新春“烟火气”。
上午10点,位于二二四团商业街,已有16年历史的随亿驴肉馆升起袅袅炊烟,一大早店内“哒哒哒”的剁肉声此起彼伏,食客三三两两坐着大快朵颐。
食客们在店内品尝美食。
“每年回连队都会来这里,十几年了味道一直没变。”二二四团职工子女陈磊告诉笔者,对在外上学的自己而言,随亿驴肉馆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是舌尖上挥之不去的乡愁。
中午1点,随亿驴肉馆迎来一天内最热闹的时刻。后厨内,大师傅们有条不紊地烹饪美食,店内餐桌满员、外卖小哥穿梭……看着眼前忙碌的场景,随亿驴肉馆创始人王会丽嘴角总会上扬。作为团场美食老字号,随亿驴肉馆的历史,也正是王会丽与丈夫随鲲鹏的创业史。
新春临近随亿驴肉馆内一派忙碌景象。
2011年,北漂11年的王会丽、随鲲鹏夫妻二人选择回到家乡二二四团四连,同年12月正式接手父亲的熟食店,开启创业之旅。
“凭借丈夫的一手厨艺,在北京的十几年我们的生意还不错,但团场连队的政策更好一些。”谈到选择回到家乡的原因,王会丽说。
和大部分餐饮行业创业者一样,创业初期王会丽夫妻三餐不定,四季无休,经营饭店绝非易事。好在先苦后有甜。因为口味佳,人实在,夫妻两人的生意蒸蒸日上,门店两度扩张,越做越大,目前已经拥有了4家分店。
说起随亿驴肉馆的“当家花旦”,香脆可口的驴肉火烧是来到随亿驴肉馆的必点美食。外皮烤制酥脆的火烧加入卤制的驴肉,一口下去肉质混合着面香,让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招牌驴肉火烧满足着人们的味蕾。
“驴肉火烧外表看似一样,实则有不少的‘讲究’。”王会丽说,要做出美味的火烧,还要从驴肉的挑选开始。为了制作出味美的驴肉,店内选用2岁到4岁和田、皮山农场本地驴,这样的驴肌肉更加发达,皮下油脂更丰富。肥瘦相间的驴肉,加上红枣枣木为燃料,20多种调料烹饪,卤制出来才更香。卤制入味的驴肉搭配香酥的火烧,能够真正激发食物的最大魅力。
为了让更多人品尝到自家驴肉的美味,王会丽夫妻两人可谓下了不少功夫。翻开随亿驴肉馆菜单,驴板肠、驴排、驴肉汤泡面等美食琳琅满目,不少家常菜同样受到好评。夫妻俩共同研制的驴肉火锅,更成为新春佳节一家人团聚的美食首选。
随亿驴肉馆内的各类美食。
“开店没有技巧,真诚才是‘必杀技’。”谈到十余年从事餐饮行业的最大收获,王会丽说。多年来,随亿驴肉馆从未因餐厅做大而忽视菜品质量,对待菜品始终一丝不苟。保证食材新鲜、保证定价合理、虚心听取意见,用真诚“拿捏”住了食客的味蕾。
“我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只要勤劳努力,日子就会过得越来越好。”临近深夜,随亿驴肉店结束了一天的喧嚣,恢复了平静。忙碌一天的王会丽坐下来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新的一年,我们计划在乌鲁木齐开两家形象店,在兵团的部分团场开设新店,让更多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让团场、连队更多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记者手记】
真诚是成功的秘诀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但对王会丽与丈夫而言,春节却恰恰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时间。
在流量为王的餐饮浪潮中,王会丽、随鲲鹏无惧时光与潮流更迭,持续推陈出新,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味蕾;他们脚踏实地,以诚留人,精选每一份食材,只为美食的纯粹鲜美,满足食客的多样期待。
王会丽与丈夫用一技之长留住了二二四团旧时光的味道,也在这片土地创造新的光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