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大家说丨有一种爱,叫“塞满行李箱”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冯晓玲 通讯员李乐、李玉清
编者按:
春节假期“余额”归零,又到了背起行囊重新出发的时候。这两天,离别的场景在我们身边陆续上演,晒返程行李箱的照片也在社交网络刷屏。一张张图片的背后都是不舍,字里行间写满了温暖与感动。
其实,行李箱里的很多家乡风味在外地也能“唾手可得”,但是,其中饱含的亲情却弥足珍贵。今天,让我们倾听兵团职工群众的故事,看看他们的行李箱里都装着什么。
承载的,是温暖的记忆
2月5日一大早,汽车的引擎声阵阵,将告别拉长。家住十二师三坪农场的朱静即将返回上海做生意。朱静的母亲唐梅已围着女儿的车转了七八圈,将一袋袋家乡美食往车后备厢塞,直到缝隙里塞不进一根葱。
“辣子酱上再盖层毛衣,腊肠也要捆紧些……”唐梅的叮嘱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朱静心中涌起温暖。每一瓶辣子酱,每一根腊肠,都是她童年记忆的缩影,承载着家的味道。
“城里买的哪有家里的好?”唐梅不时抬头,目光中闪烁着对女儿的牵挂。朱静刚启动车辆,又被母亲叫住。母亲小跑着抱来两个透明罐子,黄澄澄、亮晶晶,那是朱静最爱吃的酸菜。
朱静和丈夫在外打拼已有十年,现已在上海安家,孩子们也在那边上学。由于生意繁忙,朱静一家已经两年没有回来过年了,这次他们特意停业几天,回三坪农场陪伴老人过春节。
当朱静一家回到家时,亲戚们早已聚集在一起,舅舅、姨姨、哥哥、嫂子……大家都兴奋地围了上来,亲情的温暖瞬间弥漫在整个家中。临走时,亲戚们纷纷给她装了一车的年货,朱静的心中涌起阵阵感动,后备厢里装满的不仅是物品,更是浓浓的乡情和牵挂。
“满满的后备厢,更像是一个充满爱意的思念包裹。”朱静感慨道。她想起小时候,舅舅做的辣子酱总是让她垂涎欲滴,沾上辣椒油的面条、米饭能让她连吃好几碗。这次回家,舅舅亲自教她制作辣子酱,手把手地教她如何挑选干辣椒、如何调配比例,甚至还特意准备了许多干辣椒,叮嘱她带回去后分给朋友同事。
车子启动,朱静回头望去,家乡的景色在视线中模糊。家人的思念与祝福,满载在后备厢里,跟随着她一起回到上海。每当她品尝那些熟悉的味道,心中便会涌起一阵温暖,仿佛又回到了故乡充满欢声笑语的家中。
装满的,是家乡的味道
2月4日晚上10时,张娟从甘肃驾车回到了十三师新星市,踏着星光、踩着满地的炮屑,她放下行李,拨通了电话给家里报平安:“妈,我安全到家了,一会把行李收拾好,明天就准备上班了!”
张娟的车后备厢里装得满满的,“我带回去的换洗衣服都装不下了,搁在了车后座,后备厢里的都是妈妈亲手准备的‘家乡味’。”张娟说。
张娟的家在甘肃定西,2024年她通过统一招考来到了十三师新星市融媒体中心工作,虽然离家时很不舍,但带回来的家乡特产能帮她缓解一下思乡之情。
甜醅子、土豆宽粉、酿皮子……一份份特色美食被张娟的母亲塞进了后备厢。“甜醅子是用我家小麦制作的,口感香醇,有微微的酒香,嘴上尝到了这抹甜,就像是回到了家。土豆宽粉是用家乡的土豆纯手工制作,入口特别爽滑。我这次回家都带过来了,想吃的时候自己做着吃。”张娟说。
“临行前,妈妈还从家里给我拿了两箱牛奶,不断叮嘱我,一定要照顾好身体,再忙也要好好吃饭。”想起那些暖心的唠叨,张娟的眼眶湿润了。
带走的,是亲人的关爱
“妈,别忙活了!我十二点的飞机,一会就得走了……”2月3日早上,李彩霞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对着还在忙活的母亲说道。
李彩霞今年25岁,家住六师新湖农场新芳小区,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外地闯荡。每次过年回家,她的母亲都会早早地准备好东西,在她返程时装进她的行李箱。
“今年要值班,所以提前一天走,我妈从昨天晚上就开始忙活,你看这些馓子、馕,还有这些熏马肉,都是刚打包要带走的。”李彩霞说。
“我妈常说,外面买的哪有家里的香,在外面就吃不到这么正宗的味道了。”李彩霞笑着说,那一块块香气扑鼻的熏马肉,饱含着家的味道。
除了熏马肉,行李箱里还有满满一袋母亲亲手做的咸菜,爽脆可口,无论是搭配粥吃,还是搭配米饭,都十分美味。对李彩霞来说,这些咸菜不仅是美食,更是“妈妈的味道”。
而当天,家住六师五家渠市北新佳境小区的何明轩也在收拾行李,准备返回大连上学。
“我每次去学校,过不了多久就想吃家乡的玫瑰花馕和辣皮子馕。上学期,我爸给我寄的玫瑰花馕,得到了室友们的一致好评,这次让他们尝尝辣皮子馕。”何明轩笑着说,玫瑰花馕上下两层馕饼薄而香脆,中间的玫瑰花酱香甜可口,口感层次丰富,辣皮子馕椒香可口,都是新疆特色美食。
一旁,何明轩的父亲一边往行李箱里装馕,一边说:“这次给你多带些,到学校记得让大家尝尝。”
除了馕,何明轩的父亲还准备了一些真空包装的烤羊肉,卖相虽不是很好,但都是家人亲手做的。“在学校食堂稍微加热就可以吃,吃着家里带去的烤羊肉和馕,可以抚慰一下思乡之情。”何明轩的父亲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孩子的关爱。
春节假期结束,意味着新一年奋斗的开始。而这一个个装满特产的行李箱,就像是“能量补给站”,为异乡生活的人们注入了满满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