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高峡出平湖 奎河圆梦想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永杰 通讯员黄芸
2月4日清晨,气温只有零下23摄氏度,一层寒雾笼罩着奎屯河上游。奎屯河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聂玉山挺拔地站在凝满霜雪的将军庙水利枢纽大坝上,随口呼出的热气,在他的安全帽檐上结成细密冰晶。在光照散射作用下,蓄水后的将军庙水库呈现出美丽的蓝色,晶莹剔透,犹如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大地上。
“当前水位1377.75米,相应库容864万立方米。”从对讲机里听到实时数据报告,让聂玉山回忆起半个月前那一历史性时刻——1月18日,随着将军庙水利枢纽最后一道闸门缓缓落下,这座承载着三代兵团人梦想的水利工程正式启用,蓄水运行。
奎屯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滋养着七师胡杨河市和奎屯、独山子、乌苏区域的广袤大地,多年来,因季节性断流和水利设施老旧,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让这条“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2015年,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奎屯河引水工程立项实施,让当地广大职工群众的“奎河梦”照进了现实。
奎屯河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国家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总投资40.07亿元,总库容8108万立方米,将彻底解决奎屯河流域季节性断流难题,惠及七师胡杨河市及周边区域的百万职工群众。
“要在高寒山区建设高达100多米的大坝,相当于把40层楼‘种’进峡谷。”奎屯河引水工程总工程师孙建仁摊开图纸,用指尖轻轻地划过标注着“断层带”“极寒区”的红色区域。他告诉记者,工程施工中遇到了许多“拦路虎”和难啃的“硬骨头”,但全体参建人员攻坚克难,管理人员科学调度,技术人员精心钻研,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先后获得国家、自治区级科研成果20项。
“56个月,1680多个日日夜夜,奎屯河两岸职工群众40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奎屯河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党委书记张记忠激动地说。
奎屯河引水工程正式启用那一天,在这里生活了40余年的哈萨克族牧民哈那提骑着相伴多年的老马来到库区。看到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象,老人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弯腰捧起清冽的河水,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意。“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沉吟良久,老人欣慰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