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丨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
马成、顾光海
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刻领会和把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边疆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实践要求和关键路径,奋力谱写边疆治理高质量发展新疆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刻领会和把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边疆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实践要求和关键路径,奋力谱写边疆治理高质量发展新疆篇章。
深刻认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边疆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推进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纲”,其价值目标是追求认同、增进共同、彰显大同,是要更好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让各族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凝聚成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必然要求。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牢,才能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确保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好谱写边疆治理高质量发展新疆篇章。
准确把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边疆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
要紧扣一条主线。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制定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增进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边疆地区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度促进语言相通、生活相融、情感相亲、精神相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根本上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
要做到协调发展。既要紧贴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各族群众拥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让各族群众在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中不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又要通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营造“知感恩护团结”的社会风气,引领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科学把握综合施策。要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作为底线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各项举措,统筹防范化解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意识形态等领域风险隐患,筑牢发展之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树牢抓基层打基础的鲜明导向,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建水平,提升各级干部带领各族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持续增收致富的能力。要进一步深化兵团改革,促进兵地深度融合发展,切实发挥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
统筹落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边疆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政治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年来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民心的正确选择。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切实履行宪法赋予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宗教健康发展。
以教育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核心培训课程,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贯穿到各级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融入培育现代文明素养过程中,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作用,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始终围绕中华文化主线,注重发掘其丰富内涵,树立和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加大多层次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等业态融合发展。要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一步提高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强文化润疆实效。
以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将区域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锚定“五大战略定位”,夯实“十大产业集群”基础,让发展成果真正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要在加快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同时把环境保护融入全过程,让绿水青山生动能、冰天雪地育新机。
以交融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进一步完善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政策举措,健全全方位、多方式、立体化互动机制,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落实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建设和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在政务服务、社会交流、生活场景中实现互嵌,让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以开放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把握国际传播新趋势,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不断增强新疆故事的全球化表达能力。坚定开展涉疆舆论斗争和引导,以毋庸置疑的事实有力批驳谬误,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舆论环境。要紧抓机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质量提升力度,不断吸引国内外游客,让他们通过亲眼见证真切感受新疆的发展变化和群众的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