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劳模”助人为乐30载 一腔热血为他人
陈小明,男,汉族,196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第十师北屯市一八三团十连职工。他30多年如一日,默默地帮助身边的职工群众,受到了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助人为乐中实现着人生的蜕变,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勤务兵”“热心肠”。陈小明荣获第十师北屯市劳动模范。
主动作为 助力群众致富增收
1990年,陈小明从甘肃武山来到新疆青河县,1992年在183团原十二连扎根落户。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实现了小康生活。陈小明致富之后,不忘帮助身边的职工群众。他常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才算幸福”。
2002年从河南移民过来的一位职工,刚到连队,家里情况比较困难,没有农机,不会种地,也不会使用农机农具。陈小明知道后,就主动教他种植大田的经验,同时将自家农机免费借给他使用,陈小明说到:“你需要用啥到我家院里开就是了,我家的东西你随便用。”就这样,在陈小明的帮助下,该职工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的状况,如今种植千亩地、开着大马力农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收入一天比一天高。
此外,陈小明还为连队职工购买小四轮、拖拉机等农用机械作担保,为职工赊购农机50多台套,摩托车20多辆。他先后多次前往到阿勒泰、哈巴河、青河等地,为职工争取到36万元农机补贴,帮助职工增收致富。
解难纾困 热心帮助服务邻里
平日里,陈小明待人诚恳、热情,哪里有困难,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连队职工张某,由于年迈体弱,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生活拮据。2011年,张某在连队领导的帮扶下种植了20亩地的玉米。由于玉米成熟较晚,加上家中没有劳动力,一直到下第一场雪玉米还堆在晾晒场上。张某非常着急,如果再不及时清粮,很可能会出现玉米发霉的现象,一年的辛苦付出将化为乌有。这时,副连长陈小明了解了情况,第一时间将自家的清粮机拉到张某家的玉米堆旁,并召集几名职工群众,大家一起帮忙把玉米上的雪打扫干净后开始清粮。清完玉米后,陈小明又主动联系养殖场老板将张某的玉米及时出售。当陈小明把卖玉米的钱递交给张某时,老人双手颤抖地接过钱,感激地说:“小明啊,这次如果不是你帮忙,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是太感谢你了”。陈小明却说,同为连队的一份子,大家相互帮助是应该的。
2016年过春节前夕,连队困难职工陈某家的农产品还没卖掉,家里拿不出买年货的钱。他找到陈小明说明情况,陈小明二话不说,从自家拿了面粉等一些生活必需品给陈某,还从自己包里掏出100块钱给他,同时还把陈某的情况向连队、团里汇报了。春节期间,连队和团里也到陈某家进行慰问,并送去了节日慰问品,使陈某一家过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年。陈某说:“陈小明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希望,我以后要像他那样尽我所能地帮助别人”。
仗义出手 及时挽救群众生命
2011年7月份,马某被一个啤酒瓶碎片划到,割断了手臂大动脉,鲜血止不住地往外流。因为伤势很严重,连队卫生室处理不了,需到北屯医院。朋友在路上帮忙拦了一辆车赶到北屯医院,适当处理后让以最快的速度到乌鲁木齐救治。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即使是在路上随便拦个车也不可能答应去乌鲁木齐呀,妻子焦急地握着丈夫的手一个劲地流眼泪。一旁地朋友说:“要不找连队的陈小明,他人特好,平时有困难他都帮,而且他们家还有车。”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马某妻子给陈小明打了电话,说明情况。陈小明得知后,便立马起身开车去北屯医院接马某,连夜开车送往乌鲁木齐的医院。手术后,医生说:“幸亏你们来的及时,你们如果再晚来两三个小时,病人的生命就有危险了。”这时,陈小明长长舒了一口气,说:“还好赶来的及时”。陈小明临走将身上所有的钱给马某妻子,说:“住院还要花不少钱,我也没带多少,你先拿着用,如果你还有什么事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从此以后,马某夫妇把陈小明当做自己家亲人看待。
乐于助人 架起民族团结友谊桥梁
一八三团十连跟地方红敦3队交界,陈小明了解到红敦3队牧民朋友困难后,自2005年以来,陈小明每年都会免费为牧民朋友们准备6000捆左右草料,缓解草料短缺困境。2023年冬季,因极寒天气,红敦3队牧民家中草料严重紧缺,陈小明伸出援助之手,自费为牧民发放草料1万捆,价值5万余元。陈小明与红敦3队的牧民通过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多年来,陈小明乐于助人的行为赢得了身边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赞誉。面对大家的认可和夸奖,陈小明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我一直坚信,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我自己,我们就是要互帮互助,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