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丨把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唐皇凤
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难点,在于传统基层党建方式与新业态运作机制、新就业群体工作特性等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点领域和全新课题,如何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把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优化组织设置,完善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新业态经济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新就业群体党员工作压力大、收入不稳定、流动性强,存在大量的“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急需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以实现分散党员的再组织,以此解决好党组织怎么建的问题。一方面,要聚焦组织覆盖“空白点”,建立常态研判与动态组建工作机制。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排查企业从业人员和党建工作情况,指导企业完善信息登记制度,定期更新数据库。在街道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中建立发掘新就业群体党员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推动相对固定从业者组织关系转接,强化流动党员关系挂靠。比如,可选派全职党建指导员与行业、企业、属地合作,沿着相关工作链条和线下节点,在互联网平台企业集聚区建立区域性或综合性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确定党建联络员等方式,积极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建强平台企业党组织,推动其向加盟合作企业延伸,根据新就业群体党员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程度、党员数量、党组织关系等因素,灵活组建新就业群体党支部,探索“支部建在平台上、企业里、属地中、货运线上、网络上”等多种党组织设置形式。
注重分类指导,健全精准施策的工作体系。新就业群体党建,既要有形、还要有效,既要扩大党的组织覆盖,也要切实扩大党的工作覆盖,这样才能解决党组织作用如何发挥的问题。要及时追踪跟进新兴领域和新就业群体的动态变化,突出重点企业、区域、行业的党建,通过分类指导来精准施策,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发展。比如,对于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要做好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教育和党组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同时注重培育先进企业党组织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新就业群体党建全面进步。再如,对于新就业群体相对集中的国家自贸区、经开区、高新区等各类园区,可以构建“园区党工委—非公有制企业综合党委—党建工作指导站—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体系,把党建工作覆盖到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并依托街道党组织或产权单位、骨干企业,以楼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常态化开展针对新就业群体的党务服务,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