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假羊绒”寒身更寒心
李志军
“老婆饼里没老婆,夫妻肺片里没夫妻”常被网友当成笑话讲,但从前段时间的“羽绒服里没羽绒”到现在的“羊绒衫里没羊绒”,消费者却笑不出来了。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商家为了增加销量,用普通针织服装冒充100%山羊绒制品对外销售,类似虚假宣传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不断透支着消费者的信任。
山羊绒是一种比较珍贵的动物纤维,通常取自山羊身上的细软绒毛,因产量稀少,被誉为“纤维中的钻石”或“软黄金”。100%山羊绒的纱线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产品价格通常较为昂贵。而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尤其是网络直播间中,低价山羊绒制品却屡见不鲜。
实际上,大多数消费者在看到价格“亲民”的山羊绒制品时,心里也会犯嘀咕,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然而,一边是水洗标上“100%山羊绒”的明确标识,另一边是商家斩钉截铁的保真承诺,再加上令人动心的低廉价格,消费者很难不“踩坑”。由此可见,要杜绝此类市场乱象,仅靠消费者擦亮眼睛还不够,更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亮剑,重拳出击。当然,平台方面也不能“躲清闲”,要积极承担责任,加强审核与把关。
在山羊绒产业链上,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供应商。无论是从净化市场环境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审视,都不能让不法商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平台、经营者及主播等的规范引导,以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重拳治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彻底铲除滋生假冒伪劣商品的土壤,打造更为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人们常说,买的不如卖的精,但精明不能无底线。羽绒服也好,羊绒衫也罢,商家不能越过诚信生产经营的底线。无论线上消费还是线下交易,无论推送商品还是直播带货,公平、公正、公开始终是最底层的商业逻辑,诚信经营应该是商家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