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装满“粮袋子”?
——兵团农产品保供稳价系列报道之一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兰玲玲
编者按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和价格平稳,是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今年年初召开的兵团党委八届九次全会也提出了认真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的要求。
近年来,兵团凭借先进的农业科技与规模化的生产模式,持续提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在农产品保供稳价方面成效显著。即日起,兵团日报“今日关注”版推出“兵团农产品保供稳价”系列报道,从职工群众最熟悉的“粮袋子”“菜篮子”“果园子”“肉盘子”“奶瓶子”入手,看兵团如何做好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持续提升职工群众生活质量,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犁春泥,万顷新绿。雨水时节,南疆垦区冬小麦进入春季管理关键阶段,田间绿色渐浓。
“20余万亩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要逐步做好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利于后期分蘖、培育壮秆大穗。”三师图木舒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课题组负责人崔建强告诉记者,师市80%以上的冬小麦在越冬前已达1至2个分蘖壮苗标准,如今“壮苗更壮”,为今年夏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食乃民天”。但要“按点开饭”,看起来似乎简单,却需用心用力持续做好粮食稳产保供这篇“大文章”。
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重要任务,兵团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发力,不断鼓足“粮袋子”,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多次位居新疆乃至全国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作出了兵团贡献。
生产端:精耕细作增产能,“粮袋子”更充盈
在五师八十四团六连石磨面粉生产车间,工人码放面粉产品(资料图片)。近年来,八十四团大力推广种植优质小麦品种,并采用传统石磨和现代工艺生产加工面粉,产品广受市场欢迎。张培丽 摄
北疆的春天来得稍晚一些。2月下旬,六师新湖农场积雪还未完全消融,广袤农田好似一幅黑白画卷。这些天,职工吴敬宇不时来到田边转一转,根据土壤湿度推断春小麦播种时间。
“这一片全是高标准农田,看起来就舒心。”吴敬宇说,2024年,农场投资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耕地基础地力、肥料利用率、渠系配套率得到全面提升,自己种植的100余亩春小麦单产近600公斤。
“打造高产田,农田变了样:小变大、短变长、陡变平、弯变直、贫变肥。”吴敬宇说,从面积到质量,从地力到产出,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场粮食产能持续提升。
据了解,新湖农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0万亩以上,占永久基本农田的90%以上,职工群众对今年粮食丰产丰收充满信心。
粮安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问题;近几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亦就抓紧抓好粮食稳产保供提出要求。
春争日、夏争时、秋争分,兵团以月促年,围绕实施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着力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建设了一批高产创建示范点,示范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抗逆品种,集成推广了一批高质高效技术,2024年高产创建田面积占粮食总播面积的30%以上,有力带动了粮食大面积增产。
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兵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技术等优势,但也还存在土壤肥力不均衡、一些灌溉设施逐步老化等问题。
联合收割机在二师二十一团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收割小麦(资料图片)。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通过落实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充分调动职工种粮积极性,实现了粮食丰产丰收。李嘉成 冯波 摄
针对存在的问题,兵团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突出加强灌溉排水、田块整治、地力提升等建设,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主要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化肥利用率居全国领先水平,使粮食品质和产量得到有效保障。
精耕细作提产能,“粮袋子”更充盈。2022年,兵团粮食种植面积、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总产增量占全国近十分之一,占全疆近二分之一;2023年,兵团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8.7%;2024年,兵团粮食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并首次在沙化土地上实现玉米千亩连片“吨粮田”的突破。
“农业强兵团,首要特征就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更强。”兵团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天华说,兵团把保障粮食供给作为“国之大者”,全力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实施稳定面积、优化品种、推广技术、提升单产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为充实国家“粮袋子”作出了兵团贡献。
流通端:保供稳价强产业,“粮袋子”有保障
在六师奇台农场硕之辰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摆放整理包装精美的石磨全麦粉、藜麦米等特色产品(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有人戏称,在六师奇台农场,没有一颗麦粒能完整地走出去。
从小麦归仓那天起,车间的隆隆机器声就没停过。当前,在六师奇台农场硕之辰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加工车间里麦香扑鼻,成吨的麦粒经过几十道工序后变成一包包拉面,出现在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上,其筋道、细腻的口感,让食者赞不绝口。
为了让一粒麦子产生乘法效应,硕之辰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建成优质粮食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生产的“天山健客”牌石磨全麦粉、石磨黑麦粉、手工拉条子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让种植了多年小麦的职工尝到了流通带来的甜头。
在奇台农场九连,奇台农场绿梦缘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2640万元建设的制种玉米烘干及仓储基地在2024年全面投用。
“农场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4万亩,种植基地覆盖16个连队,果穗晾晒、存储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奇台农场绿梦缘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泽斌说,把制种玉米烘干和仓储基地建到“家门口”,职工群众做强制种产业的劲头就会更足。
粮食产业链,一头连着农田,一头连着市场和餐桌。从存储到加工、从原粮到成品、从产区到销区,硕之辰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绿梦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是各师市力推粮食流通、拓产业增效益的缩影。
端稳饭碗,生产是基础,流通是关键。兵团粮食商品率高、加工企业多,但存在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较短、粮食资源转化深度不足的问题。
“没有有效的粮食流通,就没有真正的粮食安全。”冯天华表示,粮食从田间到餐桌要经过多个环节,兵团要综合施策,加强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的全链条产业发展及管控,不断增强粮食流通能力。
致力提升粮食流通效率,兵团出台粮食仓储硬件设施标准,完善粮食产品加工标准,应用低温储存等技术减少粮食储运损失;引导新疆兵粮麦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粮食骨干企业主动服务调控政策,培育打造“伊香”“阜北麦客”“羊脂籽米”等一批知名品牌,在促进种粮职工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得实惠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市场监测,是畅通粮食流通的重要环节。2024年,全国玉米价格持续下行,二师三十四团七连职工王环平却并未因此而发愁——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她采取孜然错时套种玉米方式,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
去年,二师铁门关市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在年初预测玉米价格可能走低的情况下,加大力度推广玉米套种孜然模式,实现亩均增收800元,保证了玉米种植户总体收入稳步提高。
用好市场监测这个反映粮食供求形势的“晴雨表”,兵团将建立更加完善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机制,科学分析粮食市场形势,合理引导粮食市场流通,在助力种粮职工把“好收成”转化为“好收入”的同时,持续增强了粮食稳定供应能力。
消费端:吃得好吃得健康,“粮袋子”品质优
顾客在新星市好宜佳超市选购商品(资料图片)。今年春节前夕,十三师新星市积极做好粮食、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调节和调运工作,确保市场供应量足价稳。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宝山 摄
“‘博福达’牌石磨面粉再订100袋!”日前,五师八十四团春客来食府经理王晓春拨通了八十四团六连一家石磨面粉加工企业的销售热线。
“石磨面粉最大程度保留了小麦营养物质,做成千层饼、花卷、馒头后,能品出麦子的浓郁香味,很多顾客来店必点用石磨面粉做成的主食。”王晓春说,因此,我们与这家加工石磨面粉的红土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长期购销关系。
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石磨面粉受到疆内外众多消费者青睐,已成为八十四团的特色产品。对此,红土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计划扩大产能,让石磨面粉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保障粮食供给,不仅要让人民群众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伴随消费结构升级,兵团粮食消费正从生活消费加快向品质消费转变。”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兵团致力提高粮食产品供给质量,粮食产业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势头显现,更好地满足了职工群众对粮食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在七师胡杨河市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和超市里,各种品牌的粮食产品琳琅满目。
“越来越多知名的粮食产品进入门店,顾客可根据需求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七师胡杨河市芯联和仓储批发超市店长邹杰说,如今粮食产品结构日趋丰富,不仅有“精米白面”,还有糙米、全麦粉、小米、燕麦、薏米等全谷物产品及杂粮产品,产品包装也以小包装为主,产品质量更有保障,消费体验更好。
在八师一三四团幼儿园,孩子和家长一起展示刚刚完成的绘画作品(资料图片)。这家幼儿园通过开展“爱粮珍粮 你我‘童’行”主题亲子绘画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雪峰 刘飞 摄
粒粒粮食,滴滴汗珠。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除了增强优质粮食多样化有效供给外,还要大力倡导科学合理的粮食消费方式。在确保粮食生产增量的同时,兵团统筹管理好粮食存量,兵团党委、兵团出台《兵团粮食节约行动实施方案》,积极营造珍惜粮食、远离浪费的浓厚氛围。
在三师图木舒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精心设计以反对浪费为主题的海报,定期对餐饮单位进行检查。如今在三师图木舒克市各餐饮单位,随处可见倡导节约的标语,提醒用餐者珍惜食物,传递节约粮食、珍惜资源的社会价值观。
“在耕地面积有限的国情下,节约粮食就是增产保供。”兵团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健全粮食产后节约长效机制,加强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全环节减损,牢牢筑起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