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魏勇:现代“牛倌”播撒科技星火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3-01 23:54:16 作者: 编辑:草娃 责任编辑:许灏

魏勇:现代“牛倌”播撒科技星火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美惠子

天润乳业牧业事业部副总经理魏勇在新疆天润北亭牧业有限公司自动挤奶车间对优质乳质量进行评估(资料图片)。天润乳业 提供

2月27日早上8时,奎屯河畔的戈壁滩还裹着寒气,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润乳业”)所属的新疆天澳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场挤奶大厅已亮起灯光。魏勇身着全套防护服装备,仔细检查每一头奶牛的健康状态,把关当日产出乳品质量。这是魏勇在牧场一线奔走的第21个春秋,他把青春酿成了天山脚下最醇厚的奶香。

今年45岁的魏勇是天润乳业牧业事业部副总经理。走进魏勇的办公室,他最珍惜的不是奖状证书,而是墙上挂着的一幅用红蓝笔标注的“奶牛地图”。

“奶牛养殖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从业者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掌握多学科多领域的应对技能。但这也是一项单纯的工作,目标就是服务好每一头奶牛。”魏勇说。

2004年,魏勇从石河子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留在七师一三一团兽医站的牛场工作,当挤奶工、干技术员、做兽医,一干就是10年,其后来到天润乳业下属的养牛场工作。

一年中,魏勇至少有一半时间都扎根在基层牧场,开展巡检巡查、研究技术攻关。照他的话说,不是在牛场,就是在奔赴牛场的路上。

在摸爬滚打中,魏勇积累了大量的养殖经验,但随着公司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一系列生产问题也接踵而至。

奶牛卧床垫料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必需品。仅一头奶牛一年就要使用1.1吨垫料。传统垫料使用沙子、木屑等作为原料,成本高昂且舒适度不足。

经多方学习调研,魏勇将攻关目标对准了同样是难题的奶牛粪污。“新疆昼夜温差大,而且空气干燥,何不充分利用起来?”他带领团队利用奶牛粪污生产卧床垫料,通过高温有氧发酵充分保障粪污灭菌,一年能为企业节约近500万元,还能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产奶效率。

“面对数以万计的奶牛规模,想要把奶牛养好,产出高质量的牛奶,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支撑。”魏勇说,随着牛奶产业全面升级和智慧牧场技术发展,依靠数字化系统管理给养殖业带来了全新改变。

多年来,魏勇带领技术团队形成了包括新疆地区优质粗饲料加工技术规程,奶牛疫病综合防控体系、规模化奶牛场高效繁育体系、优质生鲜乳安全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等研究成果,解决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点,相关成果在公司所属的24个牧场6.5万头奶牛中示范应用。

“以前,公司奶牛主要靠进口,近两年,我们全是自繁的奶牛,摆脱了对国外种母牛的依赖,节约了上亿元的奶牛采购成本。”魏勇自豪地说。

今年开春,在魏勇的牵头下,天润各大牧场将上新AI新“玩具”——奶牛智能AI精准喷淋系统。该系统利用智能AI技术和传感器精准控制喷淋时间和强度,使奶牛保持适宜的体温和舒适度,减少疾病发生。

看着牧场里的一头头奶牛,魏勇眼里满是宠爱。“等这套系统上线,咱们的牛也能享受‘智能家居’了!”

记者手记

魏勇21年扎根牧场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品格。他没有将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而是让技术突破从牛栏粪土中“长”出来,在挤奶管道的震颤中“磨”出来。那双能辨饲料干湿的手掌、那幅写满数据的“奶牛地图”,见证着科技创新最朴素的逻辑——真正的技术革新,永远生长在产业需求的土壤里。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魏勇的实践具有典型意义。他破解的不仅是鲜奶速冷、饲料损耗等具体问题,更探索出一条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以生产需求倒逼创新方向,用实践经验反哺技术升级,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这种“双向奔赴”的创新模式,正是破解农业现代化瓶颈的关键密钥。

魏勇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人才培育的深层启示:当更多科研工作者走出象牙塔,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踩泥土,在广袤田野间寻找课题,在群众需求中锚定方向,科技创新才能真正成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支点,让“星火”成“燎原”,让“天润”润万家。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