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 聚力发展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苟汇敏 文/图
编者按
兵地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期兵团发挥特殊作用、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九师白杨市秉持“一盘棋”思维,深入推进兵地融合发展,凝聚力量,在兵地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成效初显。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更开启了区域协同共进的大门。兵地融合怎么融?九师白杨市的实践告诉我们,思想上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是前提,找准切入点、扭住发力点是关键。融合促和谐,融合利发展。只要思想上同频,行动上一致,就一定能让融合红利更多惠及各族职工群众,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凝聚更大合力,谱写新时代兵地融合发展新篇章。
新时期,如何下好“一盘棋”、共绘“一幅图”,持续推动兵地融合向纵深发展?
随着天气转暖,塔城市与九师白杨市兵地融合大道建设项目附属设施建设提上日程,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该项目总投资7866万元,于2024年7月15日开工,预计今年10月完成剩余工程量。道路建成后,将为促进兵地融合发展、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注入强劲动力。
兵地一体,唇齿相依。近年来,九师白杨市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亲”思想,主动作为、统筹协调,坚持站位全局,共同建设好发展平台,实现兵地规划紧密衔接,共同培育好特色产业。兵地双方形成了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位于九师一六四团的新疆九天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下一棵树村生产的制种玉米,通过该公司加工销售,获得了不错的收益(资料图片)。
高位推动 共建发展平台
众木成林,聚沙成塔,合力才能成大势。
九师白杨市以兵地规划“一张图”“一张网”为导向,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共建共享,推动“互嵌式”发展行稳致远。
在塔城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九师片区,投资近10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即将复工,工人们蓄势待发,力争项目早日投产,早日竣工。
“这个热电联产项目我们筹谋了很久,在做可研报告与项目建设前期,我们主动与塔城地区有关部门座谈沟通,详细了解他们的用电用汽需求。在规划上,热电联产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预计建设三个蒸汽锅炉、两台发电机组。一期项目彻底建成后,计划年产汽可达143万吨,年产电可达1.5亿度。”新疆白杨城市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副总监崔立江说。
热电联产利用锅炉产生的蒸汽对外供热,同时在供热过程中利用汽轮发电机产生电能,实现热能与电能的联合高效生产。相较于传统的火力发电模式,热电联产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这个项目是典型的兵地融合能源产业型项目,除满足白杨市区冬季集中供暖和巴克图经济开发区产业供汽需求外,还可以辐射满足塔城市西区局部、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启动区的冬季供暖和产业供汽需求。”崔立江说。目前,该项目是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九师片区唯一在建的大型供热供电项目,对整个试验区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九师白杨市与塔城地区在产业融合中增强兵地联系,错位式发展、互补式融合,关系越走越近、感情越聚越深。
为高质量推进兵地融合建设,九师白杨市在兵地融合建设上辐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产业、教育、医疗、民生等领域。目前,投资6500万元建设的九师一六二团五连——207哨所公路项目实现通车,跨越九师白杨市、塔城市及裕民县行政地界,建设里程30公里。
优势互补 共享融合成果
融合发展,“融”乃要义,“合”为路径。“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是衡量兵地是否真正实现融合的标尺。
近年来,九师白杨市打破行政和地域界限,坚持走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之路。
2月20日,在巴克图经济技术开发区,满载着新鲜果蔬和各类百货的车辆排成长龙,井然有序地等待着办理通关手续。这些车辆即将踏上前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旅程,将优质商品送到当地消费者手中。
巴克图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在畅通向西开放通道、支持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九师白杨市依托巴克图口岸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地缘优势,大力推动外贸产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现在每天出口量大概在150吨到200吨之间。”塔城市永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经理刘军毅说,“主要品种有柑橘、柚子、大蒜以及彩椒、芒果等,其中柑橘和柚子的出口量最大。”
塔城市永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出口鲜食果蔬为主的外贸企业,10%以上的员工来自塔城地区,公司还在塔城市建立了全资子公司,通过产业化合作,带动当地1000多户群众参与种植、养殖。目前,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塔城市永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海关登记备案果蔬基地达292个,辐射带动全国16个省的57个县市,以及新疆各地州和兵团各师市的15万名农户增收。
2024年,九师白杨市发挥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落实粮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累计助力塔城地区农民增收1亿余元;引导兵地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助力开展各类直播带货等活动,累计实现网络销售总额2.76亿元;积极与周边县市召开座谈会,对接多个项目;加快推进文旅融合,与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等签订“四地九方”全域旅游发展联盟框架协议;推进九师一六一团和塔城地区裕民县联创国家5A级小白杨文化旅游区。
同顶一片蓝天,共处一方热土。兵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谋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势头强劲。
同心同向 两地情谊更浓
比邻而居,兵地双方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教育、医疗等领域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各族群众共享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塔城市八里村南与九师一六二团交界、西与九师一六三团相邻,“迎宾路”横跨连队与村之间,路以北是一六三团七连,路以南就是八里村。
提及村民路群富,村里与连队无人不知。2001年,路群富投资外贸生意失败,决定回到村里种地。闲暇时,路群富经常到一六三团学习种地技术,一来二去,他发现,连队职工的思想理念和种植管理技术远超村民。“人家厉害,我就要跟人家学。”路群富说。
2005年,路群富得知种甜菜的收益不错,就承包了一六三团三连的87亩甜菜地。巧的是,路群富的地与三连种地能手余伟江的地就隔一个田埂。在余伟江的指导下,路群富第一次种甜菜的收成不错,但和余伟江的亩产6.7吨比,还是差些。“我没达到他的产量,但是我比别人平均高1吨多,这87亩地纯挣6万多元。”提起这事,路群富的脸上难掩骄傲。
齐心奋进,发展信心更足;唇齿相依,兵地情谊更浓。为了增进兵地双方的相互了解,自1997年起,兵地双方互派干部挂职、交流任职和交叉任职。“兵地双方只有感情融和了,才能在经济上主动融合,我们就是连心桥,愿意为兵地和谐共兴穿针引线、搭建桥梁。”九师白杨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峰深有感触地说。
2024年,九师白杨市开展兵地文艺汇演、文化旅游节等活动200余场次,惠及线上线下兵地群众100余万人次;积极构建“九师+塔城”“团场+县市”“连队+乡村”三级“1+1”民族团结共建体系,常态化开展兵地之间“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推动兵地红色教育资源共享。
答好兵地融合发展答卷,需要兵地携手共同奋进,让心更近、情更浓、融合发展更紧密。九师白杨市通过加强医疗卫生合作、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互帮互助等,多举措、多方面、多形式推动兵地融合,让各族职工群众享受到兵地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
记者手记
初春,九师白杨市仍被瑟瑟寒风笼罩,然而,微热的阳光已悄然带来春的气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无论是生产车间里忙碌的身影,施工道路上有序的作业,还是医院学校中洋溢的活力,处处都彰显着九师白杨市和塔城地区融合发展的显著成效。
在即将通车的兵地融合大道上,笔直的柏油马路如一条纽带,将田野与楼房串联起来。此前,由于权属问题,该道路的建设搁置了十余年,如今,在兵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它即将成为联通“两市”的交通动脉,为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正如一位居民所说:“路修通了,人心就通了;人心通了,路才能永远畅通。”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兵地融合大道的重要意义,它不仅缩短了两地的空间距离,更拉近了两地人民的心灵距离。
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产生“1+1>2”化学反应的系统工程。九师白杨市与塔城地区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制度,打破行政和地域界限,坚持走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之路。从空间规划层面的共同保护与开发协作,到“五网合一”对接联动的推进,再到各项融合项目的落地实施,都体现了兵地双方在融合发展上的坚定决心和积极探索。
新的春天,新的出发。白杨树的根系在地下紧密缠绕,正如兵地儿女心手相牵。如今,九师白杨市实干争先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兵地融合发展踏上新征程。在未来发展中,九师白杨市与塔城市将继续携手共进,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